馬佳姥爺的大兒子還不錯,看老兩口和二弟生活困苦,就給老兩口在京城又買了一個新房子,看他們是一無所有了,平常也接濟他們錢糧。
看二弟的店鋪太小,在城裡的店鋪都被沒收了,還自己掏錢給他買了個大一些的店鋪,登記了自己的名字讓他經營。
賺來的錢,二弟留用一部分,自己留下一部分,一部分貼補給二老。
他們一大家人,一開始看現在說了算的是佳佳公主,聽名字就猜測應該是女兒的女兒了,後來才打聽到了,佳佳公主真的是自家女兒的女兒。
佳佳公主是有皇家血脈的,他們是普通的百姓了,就自己猜想;現在在大德國,外孫女是僅次於三王爺的大人物。三王爺,以後會坐上龍庭的,而佳佳公主是出力扶助三王爺的第一人。
既然公主是女兒的女兒,兩方面的親情擺在那裡,想割也割捨不斷。
想到了這裡,他對自己當初對她母女做下的事情就忽略了,感到自己的運氣又來了,腰桿也在不知不覺中挺直了。
一家人的心思活泛了,無論如何也要把親情接續起來,沾了公主的光就是脫胎換骨啊。
什麼恢復官職,還不是外孫女一句話嗎,兒子孫子也不用經商了,當個官也容易。
姥爺想著馬上就能恢復官職,甚至還能被提拔重用,公主的自家人嗎,沒準還能連升三級到了宰相的高度,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
原來左相的女兒就是娘娘,左相憑藉著女兒的地位當上了一品大員,那是有先例的。
自己的親外孫女是大德國說了算的,沒準,三王爺當不上皇帝,外孫女就是女皇了。當姥爺的輔佐外孫女,那是天經地義的,當宰相也是極有可能的。
想到了這些,他不覺已經是熱血沸騰豪氣干雲了。
所以,他們老兩口就天天去皇宮外面守候,守候女兒或者女兒的女兒出現,有時候還遞上給公主的拜帖。
前朝的大官,都被公主廢黔了,可也有個史官是五品的,被公主重新啟用了。
這件事就給了他們希望,公主並非看不上所有前官員,只要是運作的好,就有可能官復原職。
那些守護宮門計程車兵,都是胡丘的人,他們一看馬佳的姥爺身著官府,就知道他是被公主歸類於不要的人裡面的,就不讓他在宮門外守著。
任憑他們好說歹說的,就是不放他們進入宮門,也不給他們通報公主來接見。
這些日,從通衡關回來的前朝大臣有許多,胡丘見過了太多的人來宮門投帖了,口口聲聲要見公主。
有的還毛遂自薦,遞上長篇大論的治國之策。
可那些帖子公主是讓人接了,卻沒有任何回話,因為他們的治國之策,對待平民都是高壓政策。推崇酷吏治國,平民犯點小錯就連打帶罰。
還有的內容空洞,光憑想象強國富民,就這樣誇誇其空談的官吏,她壓根就看不上的。
這些官員,在傅雷帶領的三軍在通衡關附近圍攻二皇子的時候,二皇子覺得他們都是大德國的官員,沒準就會有抵禦槍炮的辦法,就把他們找了來,詢問他們的抵禦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