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丘的幾十個士兵,對他們來了個緊急培訓,教給他們使用槍械來不及了,就專門教導他們扔手榴彈。
只是教習了他們打手榴彈,槍炮的使用不簡單,大晚上的就暫時的不教了。
這時候的北國兵將,也沒有規劃營盤,只是挑選城外居民的房屋院子作為了營盤。他們大多數喜歡溫暖的房子,一般的乾脆連帳篷都沒有支起了。
一千五百人,留守看護八達洞的三百人,四百多經過初步訓練計程車兵,都有現代槍械,每人配備半自動步槍彈若干個彈夾,連槍裡的子彈算上是一百多發子彈。
那些三八大蓋,因為不和敵軍短兵相接了,就不帶了。
其餘八百來人都拿的是冷兵器和手榴彈,馬佳和薛元帥商量,讓他們這一半的人充當運輸隊運彈藥,一半的是擔架隊負責搶救傷員。
擔架隊的每個人,也發***槍兩個彈夾,他們無需參加戰鬥。
但戰場情況瞬息萬變,關鍵時候有槍就能自保,也免得他們手裡沒有傢什心裡沒底。
配備雙槍的人不多,能戰鬥的人員,手槍除了槍裡雙彈夾的十四發子彈,每人還配四個壓滿子彈的半自動彈夾,每個彈夾壓滿子彈。
半自動步槍彈橋夾十發子彈,每人配備九個橋夾,這就百十發子彈了。
除此,每人四枚手榴彈。
如果是配備了單槍,比如兒童團,子彈就酌情多多配備。炮兵有專業運炮彈的工兵跟隨,理論上,炮彈可以無限供給。
馬佳後來想起來了,將帥觀察敵情,馬弁〔偵察兵〕都是往遠方看的,需要望遠鏡啊。沒說的,他又崩出了十幾架望遠鏡分配給他們。
馬佳和薛元帥商量,把四百多人裡的兩百人佈置到了前面,負責開路衝殺,其餘二百多人保護兩翼。
為了增加槍彈的威懾力,手槍都不要上***,對著敵人開槍,槍響敵人受傷或者即刻死去才好。那樣,敵軍才能畏懼火器。
炮兵靠前第二線配置,迫擊炮架設在了一個小高地上方便觀察目標。
至於兒童團骨幹,就負責各部位的互相聯絡,當成傳令兵使用。
兒童團都是十四五歲的孩子,個子還沒有和成年人一樣高,穿的都是綠色的棉衣棉褲,在隊伍很顯眼。
他們幾個一個個的還活潑好動,像是不倒翁,被袁康黑著臉訓斥,讓他們遵守軍紀,少扯沒用的。如果不聽勸告,就要軍法從事,照著屁股打軍棍。
幾個兒童團還在鬧騰,金馬被另一個兒童團薅住了頭髮,他哥哥金龍看了,踢打那個欺負弟弟的兒童團員。被教官袁康看到了,訓得一愣一愣的,三人只能是蔫蔫的消停了下來。
不過,鬧騰倒不鬧騰了,可還是擠眉弄眼的互相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