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夏的先秦歷史中,中原為正統江山,周邊又有東夷、北狄、南蠻,西戎之分,這就是所謂的四夷。
後來中原官制中還有一個鴻臚寺,專門管理四夷的問題。
當然除了四夷之外,還有興起於中國東北部的東胡。
鮮卑族就是東胡的一支。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興起於大興安嶺。為魏晉南北朝對中國影響最大的遊牧民族,分佈在中國北方。
秦漢之際,東胡被匈奴冒頓單于打敗,分為兩部。分別退保烏桓山和鮮卑山,均以山名作為族名,形成烏桓族和鮮卑族,受匈奴奴役。所以鮮卑族的風俗習慣同烏桓、匈奴相似。
公元45年鮮卑跟隨匈奴侵擾邊境,鮮卑才作為民族實體被中原王朝所知。
匈奴分裂後,鮮卑族逐漸擺脫其控制。85年和87年,鮮卑兩次攻打匈奴,反抗壓迫。91年,受到東漢和南匈奴打擊的北匈奴被迫遷往中亞,鮮卑族趁機佔據蒙古草原。
鮮卑族曾經有兩次統一,第一次是在黃巾起義之前,鮮卑人檀石槐一統鮮卑,在高柳北彈汗山建立王庭,向南劫掠沿邊各郡,北邊抗拒丁零,東方擊退夫餘,西方進擊烏孫,完全佔據匈奴的故土,東西達一萬四千餘里,南北達七千餘里。
但是隨著檀石槐的死亡,鮮卑再次陷入了分裂,分為東西中三部分。
第二次就是在三國時代快結束的時候,由柯比能統一的。不過也隨著他的死亡,再次四分五裂。
郭嘉到來的時候,柯比能已經開始崛起了,但還沒有達到一統草原的高度。
所以,他要在這個草原新星還沒有崛起之前毀掉鮮卑。
……
一行人走了十幾天,終於來到了邊塞。
這裡是雲州北部的邊界,原本郭嘉還屯了大量的兵馬的。
隨著南匈奴臣服、慕容部落的示好、幽州併入,烏桓被滅,北部的軍事壓力日益減小,為了應對南部的袁紹和曹操,郭嘉裁撤了廣陽和上谷的駐軍,合併為北方要塞,留荀攸和關羽張遼和一萬人馬守護。
這是雲州最北方的屏障了。
“大將軍,前方便是雲州邊塞了。右軍師和關將軍張將軍前來迎接了。”
前方探馬來報!
一輛豪華的馬車緩緩的停了下來,車門開啟,郭嘉走了出來,在他的身邊陪伴著一身漢服的慕容玉兒。
這一次出征鮮卑,需要藉助慕容部落的力量,所以郭嘉也把這個小妾給帶來了,她才是雲州和慕容部落連線的橋樑。
終於到了!
郭嘉緩緩的點了點頭。
上一次到這裡還是三年之前。
主公!
數道人影快步的來到馬車的面前,正是三年未見的荀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