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此刻有三大勢力,一個是將軍府系,以戲忠趙雲等人為代表。他們屬於郭嘉的嫡系人馬。第二個是官府系,以諸葛亮為代表,他們代表著長安周邊的官府。在劉協沒死的時候,名義上還是漢朝的官員。第三個就是外地系,以徐庶張昭田豐等人為主,他們代表了外地的力量。
這三大勢力以將軍府系最為龐大,戲忠也是勸說郭嘉登基的主要力量。
如今更是趁著四方大員都來京續職的時機逼迫郭嘉登基。
但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郭嘉卻給了他們一個避而不見。
這也是自然。
當皇帝也不能吃相太難看了。
至少要推讓三次,這才勉強為之。
郭嘉是個要面子的主,自然也會拿拿架子。
只是讓群臣沒有料到的是,眾人連連勸了好幾次,郭嘉卻一直沒有接茬。
眾人無不鬱悶。
差不多就得了,不要太較真了。
貌似這位主公不按套路出牌。
戲忠等人又耐心勸慰了幾次,卻一直泥牛入海沒有動靜。
這時他們才意識到一個重要的問題。
郭嘉似乎不太想登基做皇帝。
如此一來,眾人忍不住慌了。
郭嘉若是不當皇帝,他們的前程怎麼辦?
戲忠等人著急,能想的辦法都想了,無奈郭嘉就是一個不露面,讓他們十分的鬱悶。
不得已,戲忠只得求助於新近重臣諸葛亮。
其實對於這個年輕人,開始的時候戲忠是不怎麼看好的。
臥龍雖然名氣很大,但也沒有什麼執政的經驗,與其把長安這種戰略要地交給他,還不如交給其他經驗豐富的大臣。
戲忠內心是傾向於好友徐庶的。
這些年冀州的發展也是有目共睹的,在番薯這種高產作物沒有到來的時候,冀州成為了整個北方的糧倉。
徐庶功不可沒。
但是諸葛亮是個人才,短短的一兩年就把長安整治的井井有條,比之賈詡有過之而無不及。
就算是徐庶來了,也未必比他做的更好。
再加上諸葛亮是個聰明人,懂得分寸,對他們這些老人十分的敬重,戲忠也心生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