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蔡邕這個老子,蔡瑜是一項是不屑一顧的。
迂腐、古板、脾氣倔,就是這老爺子身上的標籤。
要不是這老爺子,她也不會被小小的年紀許配到了泰山羊家。
可以說是,在蔡瑜的印象中,對著老爺沒有任何的感激,相反還充滿了怨恨。
不過怨恨歸怨恨,蔡邕仍然是她老子,所以蔡瑜也不希望他出事。
還好這老爺子也沒有什麼政治智慧,也幹不了什麼大事,這輩子修訂漢書制定一些典籍做個有學問人也就罷了。
但讓蔡瑜沒有想到的是,這老爺子居然有了拉幫結派的跡象。
一些世家大族的讀書人隱隱約約的圍繞在了蔡邕的身邊,形成了一個龐大的讀書人勢力。
這個勢力十分龐大,龐大到連雲州刺史戲忠都不能等閒視之。
因為這股勢力的首腦是郭嘉的岳父蔡琰姐妹的老子蔡邕。
就在蔡邕在家中座談天下指點江山的時候,恐怕也沒有想到有人已經打著他的旗號開始插手雲州的政事了。
這些人打著蔡家的旗號,公然插手基層吏員的事情。
自古是外地的官,本地的吏,這一部分群體雖然名不見傳,但卻掌握了基層的實際權力。
郭嘉初到雲州之時,雲州的世家大族是站在對立面的,郭嘉自然也不會手軟,所以飽受打壓,這些年一直沒有恢復過元氣。
基層吏員自然也都沒有他們的份。
經過這些年的休養,雲州的世家大族緩和過來了,也明白了跟郭嘉對抗是沒有出路的,所以他們聰明的選擇了曲線救國。
透過蔡邕這個踏板,開始接觸雲州的政治。
所以被郭嘉打壓下去的雲州本土勢力,漸漸的又要抬頭了。他們透過儒家這層外衣將蔡邕綁在戰車上,藉此行不軌之事,可憐蔡邕被人賣了還不知道呢?
這是很危險的!
當然,蔡邕也是被人所惑。
蔡瑜瞭解這個老子,他是沒有多大野心的。
郭嘉也明白這點,所以一直也沒有說什麼。
但是他不說什麼,不代表心中沒有不滿,畢竟拉幫結派是君王的大忌。
人家都是坑爹,蔡瑜算是被爹坑了,經歷了這麼一出,她這些年鞍前馬後的功勞是白費了。
“既然你知道那些豎儒不懷好意誘惑那個老糊塗,為什麼還要放任自流?”
蔡瑜不滿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