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陽郡烏桓人的營帳。
幾名女奴載歌載舞,十分的熱鬧。
裡面坐著一個穿著傳統烏桓服飾的大漢,正是丘力居。
只見他四十多歲,臉色很黑,手中端著一個酒碗,正笑眯眯的看著跳舞的女奴。
烏桓也是北方比較古老的部落之一,公元前3世紀末,匈奴破東胡後,遷至烏桓山,遂以山名為族號。
公元49年,烏桓又從五郡塞外南遷至塞內的遼東、漁陽及朔方邊緣十郡。烏桓在兩漢時先後兩次南遷,逐漸發展壯大,但受漢護烏桓校尉管轄,分成若干部落,各自為政,一直沒形成統一的部落聯盟。
但是受大漢庇護的那段日子裡,烏桓人其實並不好過。
除了每年要繳納大量的牛羊馬之外,還要為大漢的戰鬥提供兵員。
烏桓騎兵一直都是大漢對外對內戰爭中的得力武器。
尤其是在漢末的時候,烏桓人飽受大漢的剝削,簡直可以說十分的慘淡。
所以歷代烏桓首領無不想擺脫這一局面。
終於到了丘力居這一代有了機會。
先是大漢經歷了黃巾之亂,幽州損失嚴重,對烏桓的控制力下降。
丘力居趁機聚集了一些部族,成為了烏桓最大的部落之一。
幽州牧劉虞為了團結丘力居,給予了他很大的自主權利,所以丘力居也樂意為劉虞效命。
這段時間,丘力居的日子過得很不錯。
他在劉虞的授意下,聚集手下入侵廣陽。
其實也談不上什麼入侵,廣陽早就黃巾之亂的時候荒廢了,後來雖然納入了雲州,但云州軍實際控制的也只有橋頭堡那一小塊,剩下的廣大的地盤是無主之地。
廣陽太守程昱是個能吏,他開放邊貿吸引周邊散落的遊牧部落,漸漸的形成了一個以橋頭堡為中心,草原各散部落為羽翼的新的格局。
粗略的計算,這三年也有近十萬人的部落在廣陽聚居,其中有烏桓人、匈奴人、鮮卑人和其他的一些小型的民族。
原本這些人在程昱的治下十分的安穩,但是隨著丘力居的到來,局面發生了轉變。
丘力居到來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派人遊說那些烏桓部落,說服他們迴歸自己的部落。
在廣陽聚居的烏桓人很快都投到了丘力居的麾下,讓丘力居的實力空前大漲起來。
接著丘力居又威逼利誘其他的部落,做出要攻擊的樣子,吞併了不少小部落,嚇走了很多大部落。
這樣一來,廣陽周邊的遊牧部落很快就逃得逃降的降。
很快,就剩下烏桓人和漢人了。
眼下,丘力居的部下已經有了十萬之眾,而這裡的漢人最多也只有一萬餘人。
只要打敗了這些漢人,廣陽就是名副其實的烏桓人的天下。
到時候丘力居振臂一揮,這裡有可能就會成為烏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