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為驚駭和失望的當屬徐縉,他是真沒想到英國公張溶會推出一個武將來。
讓一個武將擔任左都御史,這不是讓武將管文臣嗎,如此下去,御史言官如何能照拂文臣!
徐縉心裡自然是一百個不願意。
不過,張溶卻是極為願意這樣的。
他本來還不敢推舉自己武臣勳貴系統的官員出掌都察院,畢竟他也知道,左都御史這個官職一直被視作文官才能擔任的職位。
但是張溶在得到皇帝陛下朱厚照提示,聽朱厚照說不必拘泥於文武和向自己使眼色時,他便開始意動起來,雖然他也的確被二皇子打過招呼還被二皇子暗示自己不要又投棄權。
但是,張溶想到與其討好二皇子不如討好皇上,何況討好皇上還能得到實惠,實現由武臣出任文官高階職位的先例,這樣將來武臣勳貴出將入相的希望也是有的,也會進一步改變武官被文臣一直壓著的局面。
至於二皇子,在皇帝和自己的利益面前,也自然算不得什麼了。
英國公張溶的這個決定註定了他得罪了二皇子,但也的確是迎合了朱厚照,也開始了為自己武官集團爭取利益的步伐。
朱厚照不由得笑了,英國公張溶沒有選擇成為自己皇子的走狗,而是依舊選擇忠誠於自己,這自然讓他高興。
夏言在想了一會兒了後,也先站了出來:
“陛下和英國公看重楊璘,臣想了想,也覺得楊璘比吳山更為合適,且臣也向陛下請罪,起先推舉吳山時,臣是存有私心的,因為吳山乃臣同鄉,雖說舉賢不避親,但左都御史一職最看重的就是公正,所以為維護朝廷綱紀,臣認為推舉楊璘更合適!吳山乃臣之同鄉,即便舉薦,也不該由臣舉薦!”
夏言這麼說,看似給自己請罪,實則是在向皇帝表明自己公正,同時也在暗諷江東。
江東的確不由得臉紅了下來,也不由得拱手道:“既然如此,臣亦請罪,不該舉薦程文德,程文德乃臣姻親,臣棄權!”
“很好,很好!”朱厚照大笑了起來:“眾愛卿能明察己過,知恥而後勇,可謂是大明好風氣,當然,舉賢不避親,你們也沒有錯,現在還是議左都御史人選一事,既然元輔改推楊璘,那便是三票,既然如此,擬旨,著警部尚書楊璘為左都御史,掌都察院事。”
“謹遵聖諭!”
夏言先回了一句,以表示他是十分支援楊璘出任左都御史的。
當然,夏言中途變卦,願意支援武將出掌都察院,也不是真的因為皇帝和英國公張溶有意讓楊璘掌都察院,他才不得不隨大流。
而是,他還考慮到讓楊璘出掌都察院不但迎合了上意,還阻止了徐縉和他背後的皇子想借此掌控都察院的機會,同時,也向英國公張溶賣個好,好將張溶徹底拉入自己的陣營中。
徐縉此時猶如被人狠狠地抽了一巴掌一般,整個人都是木的。
左都御史居然也不是自己的同黨!
居然會是這種結果!
江東無奈地看了徐縉一眼,還朝夏言方向挑了挑眉,意思是:“您徐次輔也看見了,不是我江某不想推自己親家程文德,而是首輔都帶頭要舉賢避親,還暗諷自己了,自己也不能再徇私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