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春雨貴如油,可此時的南康府百姓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家田裡的青苗被寧王的兵匪踐踏成泥。
在南康府城務工經商的百姓也只能眼睜睜看著因為寧王兵圍南康而造成工廠停工,商路被斷。
南康府的百姓沒想到在這個吃得飽穿的暖的時代,還會有人造反。
但對於此時正站在南康府城的江西巡撫副都御史王守仁而言,寧王造反已是他意料之中的事。
只是,王守仁沒有想到的是,寧王會趁著他來南康府城巡視時突然造反,還一舉拿下了繁華的南昌城。
看著城外遍佈整個平川的寧王叛軍,和被寧王讓人舉到自己面前的人頭,王守仁也依舊淡然地指揮著自己麾下的官兵將火炮填充好火藥,火槍兵做好射擊準備。
對於那顆人頭,王守仁認得出來,那是按察副使莊典的人頭,明顯是被寧王給砍下來祭旗,藉以震懾自己這些朝廷官員的。
但王守仁失望的是,明顯英勇不屈的官員不多,現在自己能知道的只有按察副使莊典,而布政使裴新與按察使龐政家則已經投靠了寧王,其中裴新更是搖身一變成為了寧王麾下的御史中丞,還來到了城外,勸降自己。
“伯安兄,正德並非孝宗血脈,乃民間野種,一草莽無賴,十四痴兒,榮登大寶,建豹房縱情聲色,鬥雞走馬,誅殺奸臣動輒十族,如今更是以民意誅忠臣,大興剝皮實草之酷刑,可謂殘暴之君!”
“吾寧王殿下乃太祖血脈,禮賢下士,不忍大明江山敗壞於昏君奸臣之手,乃順承天道而舉義誅昏君,裴某特封寧王殿下鈞旨,望伯安兄識時務明忠奸,投靠吾王,以免南康府百姓慘遭塗炭!他日成大業之後,吾王也必將以高官厚祿相賜!”
這裴新說後,王守仁也站在南康府城上笑著回道:“你順承的是天道,可王某順承的是人心,宗溥兄,伯安勸你最好現在自縊,也可免去九族之禍,王某也會在奏疏上寫你是罵賊自縊而死,給你留一個忠臣之名!”
“哼!他朱厚照乃昏君,亦非孝宗血脈,裴新既為大明之臣,怎會認他一野種為君!王守仁,裴某再勸你一句,你最好現在投降,順從天道!不然,寧王麾下十萬大軍破城之後,必讓你南康城雞犬不留!”
裴新有些惱羞成怒起來,再次說了一遍。
“王某不想與你廢話,你若真順天道,王某隻從人心!不信,王某替你問問城裡的百姓!”
王守仁說著便回頭看向自己身後民兵,大聲喊問道:“諸位鄉民,你們想跟著這個寧王殿下造反嗎?”
“不願意!誰願意造反啊!如今世道這麼好,官府屢次減租減息,也只有吃飽了撐的才會去造反!”
其中幾個比較膽大的百姓回道。
這些年,寧王因為擴充兵馬,屢屢侵佔官田民田,致使流離失所的百姓越來越多,王守仁每每都會趁此將這些流民招募到南康、九江一帶開墾新田,或者直接在南康城開辦工廠招募為工人,並暗中以剿匪為名和吉安知府伍文定暗中訓練兵馬。
所以,此時南康城的百姓也沒有因為寧王狠刮地皮而走投無路,相反對寧王這種反叛行文很反感,尤其是在王守仁讓隨行的忠君社背景的官員暗中宣傳後,都知道寧王是想要造反當皇帝把天下搞得大亂,收留一些大盜到處劫掠的野心家。
正因為此,此時王守仁這麼一問,南康府城的百姓皆附和起來,表示自己不願意造反。
“那你們覺得當今皇上是好皇上嗎,當今皇上把貪官汙吏殺掉是錯的嗎?當今皇上要推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