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瓷器的易碎性,以及運輸過程中的損耗。所以瓷器在舊世界列國賣的甚至比絲綢更多,也更緊迫——威廉相信,如果他能夠做出瓷器來的話,那麼絕對能夠賺大錢。
這個時代與威廉的前世類似,瓷器與絲綢一樣作為秘密,被封鎖在遠東的神秘帝國之中。在誤打誤撞的製作出骨瓷之前,歐洲人甚至一度認為瓷器是由雞蛋殼製造出來的。因為兩者都很易碎。
威廉非常奇怪的是,儘管歐洲人沒有製造瓷器的方法。但歐洲在很早以前就可以製造陶器了。而陶器與瓷器區別只在於材料選擇,以及溫度火候而已。非常簡單的一層窗戶紙。
再加上二者之間也有很大的相似性——至少威廉覺得,陶器與瓷器的相似性比瓷器與雞蛋殼多的多……不過白種人的思考迴路與黃種人略有不同……雖然在某些地方的確很聰明,但是在某些地方卻軸的要命——中國在公元前一千多年的石器時代就開始生產瓷器。而在絕大多數時期,中國與歐洲的聯絡都沒有中斷。但歐洲自己“發明”瓷器,卻要等到十九世紀……
不過,當然了,就像是豆腐與日本豆腐之間的區別一樣,歐洲人對瓷器也進行了一些改動。與中國單純的使用天然的,含有長石、石英石與莫來石的瓷土不同。歐洲人在燒製瓷器時,會使用瓷石、動物骨粉與粘土——也就是說,歐洲人制作的瓷器配方更加的“人工化”。
透過新的材料,以及嚴密的技術製作出來的骨瓷規整度、潔白度、透明度、熱穩定性等諸項指標均極高。因其造型獨特、簡潔明快,質地潔白而細膩,非常符合歐洲人的要求,所以在問世之後便受到了各國貴族的青睞。並且為其生產者帶來了海量的財富、地位與榮耀。
“這個……如果處理的好的話,或許可以大賺特賺。”威廉心裡面這麼想著。而後露出了笑容——雖然說對於燒製工藝,溫度掌控什麼的並不瞭解。但是最基本的三點要素瓷土、動物骨粉與粘土卻瞭解得很。只要找到了合適的礦藏,之後慢慢試驗就行了——諾夫哥羅德大公國的面積不小,威廉還有在魯塞尼亞、皮爾姆自由開採礦藏的權力。馬佐維亞大公國也快成了威廉的領地。
赫裡福德家族的領土與勢力範圍那麼大,好幾百萬平方公里。怎麼也能找到幾塊適合燒瓷的地。
想到這裡,威廉重新愉快了起來……不過再之後,愉快地情緒煙消雲散……
是的,瓷器可以賺錢,而且可以賺大錢。但是比起賺錢,威廉更想要看到的“工業化”,制瓷業卻不能帶來。
這種基本上不需要什麼機器,不需要太多人力就能開工的產業,不會對赫裡福德家族的工業化產生太大效果……當然,如果需要太多人力的話,威廉又有些不敢……畢竟製造陶瓷的“秘方”會隨著工人數量的增加而增加洩密可能。
“所以說,還要想別的辦法啊……”威廉心裡面這麼想著:“明明紡織業是最好的選擇來著……”
帶著這樣的想法,威廉簽發了“在領地內尋找大量含有長石、石英石與莫來石的土地、最好鄰近粘土礦”命令書。然後,作為忠犬的契卡組織,就開始在邁斯提亞公國,諾夫哥羅德大公國與南方的魯塞尼亞、皮爾姆的領土上,像是瘋狗一樣四處搜尋。相信很快就會有訊息傳過來。
就這樣,威廉離開了波洛茨克,繼續向西前進——接下來,他將進入與波洛茨克鄰近的利沃尼亞大公國。
儘管在裡雅斯特家族與赫裡福德家族結盟的背景下,利沃尼亞大公迪特里希對赫裡福德家族的態度肯定不會太好。但雙方畢竟沒有真的撕破臉。再加上之前十字軍時期,奧托大公與迪特里希大公好歹有些交情,威廉到底是以官方身份來利沃尼亞的。所以迪特里希大公就算不爽,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下了。
在一場誰都不覺得痛快的歡迎宴會之後,威廉便離開了迪特里希大公——
有關目前國際局勢的事情,威廉一個字都沒有說——儘管迪特里希大公明裡暗裡試探了很多次也沒有。原因很簡單,因為實在是沒什麼好說的。
迪特里希大公仍舊沒有放棄,成為文德國王。而他又沒有足夠的籌碼說服赫裡福德家族倒向他這一邊。在這樣的情況下,跟他說什麼都毫無意義。如果說的不好還會鬧翻,大家撕破臉對誰都沒有好處——儘管威廉對自己的智商與談話技巧非常有自信,但他對迪特里希卻沒有。(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