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過程中,他的敵人也就是新教聯軍一直躍躍欲試,期望能夠找到帝國軍的漏洞,就好像是之前他們的軍隊變陣,然後被帝國軍抓住了機會按在地上一頓猛揍一樣。
然而,非常遺憾的一點就是,他們沒有抓住這樣的機會。整個過程中,帝國軍的各個陣列都沒有出現一點兒差錯。他們一邊進行戰鬥,一邊變換陣列。在皇帝身邊,六個團的騎兵嚴陣以待,隨時警惕著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就這樣,在帝國軍完成變換陣列之後,聯軍也沒能找到任何皮展。
就是這樣。帝國軍的主力上場。皇帝集中了兩個全燧發槍的步兵團,將他們佈置在了第一陣列。
皇帝使用燧發槍兵的戰術,與赫裡福德家族的燧發槍兵不同。他將步兵連分成了四排,而不是三排。在射擊時也不是每一排交替射擊,以保證射擊可以連續不斷。而是四排士兵同時射擊——在射擊時前兩排士兵下蹲,後兩排士兵站立。
這樣一來,一個步兵連總共一百五十杆火槍一口氣一起射擊。其威力之強,自然比三排槍兵輪流射擊的聲勢大得多。殺傷力,也自然比起連續射擊的威力更大。按照卡爾曼四世皇帝的想法,他想要用這樣有序,猛烈的打擊,讓敵人崩潰。
只是非常遺憾。
這樣的齊射,需要的裝填時間比起三段式射擊長不少……同時,這樣子的攻擊造成的殺傷……怎麼說呢,比起三段式射擊實際上也並不是高了多少。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限制了這些火槍兵的戰鬥力——也就是在這個時代,對於火槍兵來說至關重要,甚至可以說是重要的到死了的一件東西——那就是刺刀。
是的,非常遺憾,卡爾曼四世的禁衛軍部隊與他的鄰居,西哥特的元勳團的部隊一樣,其成員全部裝備著沒有刺刀的滑膛槍。這些精銳禁衛軍的近戰戰術,是非常傳統的佩劍。
這種武器用來讓貴族或者軍官耍帥倒是不錯。但是在這個時代的戰場,就稍微有點兒力不從心了——不過當然,這種說法也要分人——就好像是卡爾曼四世的精銳禁衛軍,這兩個全裝燧發槍的步兵團成員,全部是皇帝精挑細選出來的貴族子弟——是的,這些人在接受火槍齊射之前,更多的接受的還是傳統的騎士教育。
換句話說,這些傢伙都是劍術高手。
於是,在近代戰場上難能一見的一幕,出現在了這場戰爭中——帝國軍兩個燧發槍團,最前排的六個連隊在兩輪燧發槍齊射之後,就以最快速度拔出了自己的佩劍,然後揹著他們的步槍,雙手揮舞著手半劍,衝向了被他們的火槍打擊削弱的敵人。在一陣砍瓜切菜一樣的戰鬥後,輕而易舉的將對面的敵人打得崩潰。
“竟然還可以這樣玩啊!”當時,戰報看到這一頁,威廉也在心裡我了個草,然後發出了感慨,這些帝國貴族真會玩兒。
不過當然了,驚訝是驚訝,但也僅僅只是驚訝而已。威廉並不覺得有什麼在乎的。
首先,這種戰術沒有任何借鑑可能——
赫裡福德家族的家底不足,可沒有辦法一口氣湊出兩個團的貴族子弟。
類似這樣的精銳士兵,得有足夠的底蘊才能組建出來……在威廉看來,這種軍隊與現在的槍騎兵一樣。屬於中古貴族的遺留資產。一場仗打完了就沒了。根本沒有重建的可能。
而且除此之外,這種部隊實際上也沒有什麼難對付的——這些傢伙的近戰很強,甚至有不少鬥氣突破到了騎士階的。但是很遺憾,騎士階的鬥氣修煉者,還是沒辦法擋子彈。
所以面對這種部隊時,只要按照一般部隊的標準來就行。
先用火炮轟,接著燧發槍齊射,再然後手榴彈,再然後刺刀突擊……
在刺刀近戰之前,那些傢伙多半死的差不多了,再刺刀衝鋒,拼著多死點兒人,就把他們拼光了。打完了兩個團,以後就不用再考慮對付這種敵人。
就是這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