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炮一炮,跑堂的人就用條盤端著“頭碗”出來了。
顧名思義,“頭碗”就是第一道上來的菜,也是分量非常足的,裡面有十來種菜,層層疊碟的放上去,寓意十完十美,不僅看上去顏色豐富,非常好看,味道也是一流。
緊接著,就源源不斷的上菜了。
因為樂隊是坐在門口的,他們能清楚地看見跑堂的過來,按照風俗,每上一道菜,&nbp;他們就要敲鑼打鼓一會。
而吃酒席的人聽見響起了鑼鼓和嗩吶聲,馬就知道要上菜了,於是一個個扭頭觀望,想看一下上來的是什麼菜。
婚宴的氣氛是最好的,因為大家都開心。
吳凡和劉天生坐在一桌,也就是趙永樂坐上席的那一桌。
都是熟人,所以喝得更加開心。
為了表示對貴客的重視,有上席客的地方,都會安排專門的人陪客和倒酒的。
這個陪客的人不僅要及時給客人添酒還要負責移碗。
每一道菜上來,他都要按照老規矩把之前的碗移好,一步都不能錯。
每上來一道菜,都要舉杯請上席和別的客人喝灑,在客人喝了一口後,又要馬上添上。
現在好一點了,因為在城市裡面,喝酒出事後,同桌人都會有麻煩,所以不會再搞酒了。
要是在以前,那陪酒的人還必須得自己酒量非常好,因為一定要把客人搞醉了才開心。
那個時候,都是以客人醉不醉來判斷客人是不是開心。
而客人也知道這一點,所以都會盡自己的能力喝,喝醉了也開心,喝醉了,主人更加自豪。
雖然是古式婚禮,但有的地方還是有所改變,不變的是那種禮節和程式而已。
可以說,有吳凡在的地方,氣氛就是最好的。
不僅本桌的要向他敬酒,就是其他桌的也是會過來敬酒。
所以在他的身邊,一直是川流不息的有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