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成馬上就感覺到只怕形勢未必如他們說的那麼好,否則要是情況好,他們肯定會告訴自己。
恢復了說話,但還不了床。
如今的天子羅成,已經無法出太極宮甘露殿半步,自己所能接近到的人,也就只有殿中省的那幾個宮人內侍,朝臣們也只能見到宰相而已。
這對於羅成來說,無疑好像是被隔絕了起來。
“召李君羨來,朕要問他。”
魏徵為難的道,“陛下,你現在身體還剛恢復了一點點,孫藥王也說你現在不能操勞,更不能情緒激動,必須得靜臥休養,受不得半點打擾。”
“陛下,宮內有皇后娘娘主持,朝廷有政事堂宰相們主持,京畿安全有曹國公單國舅主持,至於吐谷渾的戰事,也有樞密院和兵部負責,陛下無須擔心,我等都是陛下的老臣,其忠心和能力,陛下都應當相信的。”
羅成緩緩道,“朕豈會不相信你們,只是朕實在不想做一個睜眼的瞎子,不想一切都被矇在鼓裡,對外一無所知,朕又如何能安靜的下心來休養康復呢,只會心裡難安,情緒難平。”
·······
當天,皇帝先後單獨召見李君羨、張須陀、杜淹、文彥博、魏徵等人。
第二天,皇帝頒下詔令。
御史大夫不再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銜,不入政事堂,翰林院學士承旨不再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銜,不入政事堂。樞密使不再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銜,不入政事堂。
皇帝下旨在翰林學士院設立九位殿閣大學士,分別對應三省六部。
政事堂九位宰相,分別為三省的左右僕射、兩位中書侍郎、兩位門下侍郎以及吏部尚書、兵部尚書、民部尚書。政事堂握有票擬之權。
但翰林院有代硃批之權,並且皇帝還暫時給了翰林院議政之權。
實際上是把決策權交給了政事堂,把行政權交給了三省六部,把議政權交給了翰林院,而御史臺負有監察百官彈劾宰相的權力,因此這次御史大夫退出了政事堂,翰林院的學士承旨也是因為要分擔議政權,代掌硃批也退出政事堂。
而樞密使退出政事堂,則意味著宰相們失去了軍令權。
政事堂、翰林院、三省六部,分掌決策、行政、議事之權,其實就是隋初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三省的行政、決策、審議三權分立。
只不過制度填填補補,於是三省雖然還有,但三省六部現在都不復過去職權。
這種現象,其實是歷朝歷代政治制度變化的常見現象,都是不斷打補丁,補到最後便與最初完全不同。
明面上皇太子攝政監國,擁有最終決策權,而皇后也依然垂簾聽政,輔佐太子,但實際上病中的皇帝,依然不肯輕易的交出權力。
哪怕政事堂的一眾宰相都是他信任之人,可他也不想把所有權力都交到政事堂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