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成三言兩語把封德彝收服之後,便又去見了李百藥。
李百藥也是官宦之後,他父親曾是隋初名相內史令李德林。李家早年曾是山東士族名門,李德林還曾做過北齊的中書侍郎,李百藥幼小時體弱多病,便取名百藥。長大後,倒是成了個風流才子。
家學了得,學識過人,還十分風流。
曾經在楊素府中做客,就把楊素的一個妾侍給勾搭到手帶著私奔,好在楊素大方,知曉後把人追上,卻又將那妾侍送給他,倒也成就一樁美談。
李百藥先後做過太子舍人等中央官職,又在地方上做過郡丞、太守等。
如今他也是五十多歲年紀,之前因捲入反羅案被關了很長時間,羅成過來,見面之時,他沒有如封倫那般諂媚奉承,但也有點如履薄冰。
羅成跟他也沒有太多客套。
“願意出來做事嗎?”
李百藥倒也沒扭捏,“願意。”
“很好,你一身才幹,莫要浪費了。我便授你為給事郎,在黃門侍郎侯莫陳乂下面做事。”
給事郎,本為給事中,隋避楊忠諱改為給事郎,正五品上官職。這是門下省的重職,在門下省地位相當於內史省的內史舍人。
門下省主掌封駁審議,因此給事郎設有四人,分判本省日常事務,具體負責審議封駁詔敕奏章,有異議還可直接改駁還詔敕,百司奏章,得駁正其違失,事權極重。
可以說,門下省和中書省這兩個省,才是大隋真正的決策機關,特別是從開皇到大業,中樞的權力正不斷從尚書省轉移到中書和門下兩省。
而門下和中書兩省又長期空位長官,於是兩省的侍郎實際上是主持兩省,而兩省的六個內史舍人、四個給事郎,便其實在充當著過去兩省次官侍郎的差事。
現如今,羅成一人兼了三省的高官之職,於是他以杜如晦這尚書省左僕射,以侯莫陳乂為門下省黃門侍郎,以房玄齡為內史省的內史侍郎,分別代主持三省日常事務。
而三省的具體事務,則還是得依靠內史舍人、給事郎、左右丞、六部尚書侍郎等。
至於散騎常侍、諫議大夫這些三四品的高官,其事權並不重。
現如今羅成不缺猛將,也不缺精兵。
卻很缺有經驗的中樞官員。
對李百藥和封德彝,羅成還是有區別的。對封德彝,羅成雖認其才,卻先只給了個通事舍人的閒職,要壓壓他性子。但對李百藥,卻是直接授給了給事郎的要職。
李百藥也不推辭,直接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