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答應安東道與江南道合作,王世充把這些不穩定的百姓交給安東道,而羅成呢則藉著安東道這邊的畜牧業發達,向江南道出售牛馬,以助江南道的農業發展。
雙方算是互惠互利。
羅成拿著支筆在一張紙上描繪著關外的地圖,山與海之間的臨渝關外,那片海東之地。
一條條大河,一片片高山,還有那起伏蜿蜒的海岸線。
其實關外的安東道也很大,尤其是安東道還有無限的向外擴張的可能,遼河之北還有嫩江。鴨綠江之北,也還有松花江,就算不深入到黑龍江,可就是松嫩平原,也足夠廣闊和肥沃了。
現在節度使位置也到手了,下一步就是想辦法建立一個新的駐軍防禦體系。在關外要把重兵主要駐紮在與高句麗人交界之處,其實原來高句麗人的山城防禦體系就不錯,大山城設軍鎮,小山城設軍堡,再小的堡壘則設為戍堡,分駐兵馬。
同時大力開展軍屯,另一方面也展開民屯,把那些遷來的百姓聚居點,建立為一個個的屯堡,編練青壯為鄉勇,若敵人來襲,可以據屯堡而守,待駐軍來援。
只要能站的住,用不了多少年,他羅成就能把整個遼東拿下,甚至向北移民拓荒。
“喝點湯吧,看你在這寫寫劃劃大半天了,不累嗎?”
李秀寧為丈夫煮好一鍋雞湯送來。
湯香濃郁。
“謝謝。”
“謝什麼,應該的。”李秀寧把湯碗遞到丈夫手裡,然後幫著丈夫揉捏肩膀。
“想不到你手藝不錯,湯燉的香,這肩膀也揉捏的舒服。”
“謝謝夫君幫我父親。”
李秀寧已經聽父親說過,這次設道置使,本來他是要被從江南調回京的,結果有羅成和蕭瑀幫忙,讓他做上了江淮安撫使的位置。
“你父親在南邊呆的還習慣嗎?”羅成問。
“不太習慣,父親說江南天氣太潮溼悶熱,尤其到了夏季酷暑難耐,上半年又潮溼。冬天還特別的冷,而且那邊人多說吳語,他一點也不習慣,他其實更喜歡關中或洛陽的氣候。”
羅成笑笑,“怎麼,你父親不太滿意江淮安撫使的位置,難道他想當關中安撫使或河東安撫使?”
李秀寧搖頭,她昨天去見父親,跟父親聊了很久。其實李淵到現在還在憂懼,舊關隴貴族如今日子越來越艱難,尤其是李家還頂著八柱國家的名頭,更難過。在江南時,李淵幾乎什麼政務都不理,每天就是跟江南的那些士族名流一起喝茶清談,江南平亂都交給了王世充等人,地方政務,更是幾乎由地方自治了。
李淵想回關中,可也記得羅成跟他說過的話,莫讓皇帝猜忌,因此提都不敢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