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得知一個訊息,一個同學的媽媽腎衰尿毒症期,住在ICU,每天費用1500,很難過。
我們都是普普通通的大學生,哪有什麼能力去負擔沉重的醫藥費,以及親人生病的心理壓力,看到小姑娘說,她在ICU病房外哭的起都起不來,我的心猛然一揪。她的媽媽在她初中的時候就已經患病。在黑龍江的冬天,她媽媽還大晚上給她洗校服,那時候面臨中考,回家比較晚,爸爸也因為工作回來很晚,她媽媽就一個人在家,天天守在窗前等他們回家。
有一天,她回家,她發現家裡沒人,爸媽都不在,後來才知道,她媽媽犯病,住院了。那段時間爸爸在醫院照顧媽媽,她每天基本一個人在家。
這個女生是我同院不同專業的同學,我認識她,但偶從來不知道她竟然有這樣的經歷。
當這個訊息刷爆我的空間朋友圈各種群的時候,我沒忍住點開了連結,看到了她發在校友互助上的自序,好難過。
當時還不瞭解她的時候,只知道大家對她的評價都不是很好,她喜歡託人做事,而且很有“心機”,當時的我們是這樣認為的,大家不怎麼喜歡她,但她挺喜歡笑的。
忽然感覺,未出世的我們太片面,總是憑藉自己的感覺去評定別人的好壞,真愚蠢。
這讓我又想起另一件事,當初學校舉辦足球賽,男女混合那種。我老鄉因為參賽,有個男生不小心踢到了她的腿,韌帶斷裂。
都是偏遠地區的孩子,家庭條件也不好,學校組織捐款,結果我們同學竟然有人說,能不能不捐,理由是,那個女生平時看不出家庭貧困。我只覺得好傷心,在大家眼裡,什麼樣叫做“能看出家庭貧困”?
難道家庭條件不好就應該指的是連飯都吃不起的那種?
難道家庭條件不好就應該指的是衣履闌珊?
我不懂。
當時好想回一句:你不願意捐錢沒人逼你,但在這種時候落井下石,簡直小人行徑。
經歷過這件事以後,我覺得自己好單純,最複雜的原來是人心。
有太多的事我們判斷不清是非,說不明白好壞,總是任性的活著,分不清到底該有稜角還是應該將自己偽裝的圓潤。
或許這就是我不願意的畢業的原因,好希望自己永遠不不要長大,就沒了那些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