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之間的雌雄和合的方式,就像烏龜與烏龜之間相互吸引是透過意識進行交流的,也像白鶴與白鶴之間相互吸引是透過鳴叫進行生命元氣交流。這都是由於相互之間情愛相投,所以意識和生命元氣可以交流。
因此道德高深之人將自己的行為合乎天地執行規律,空闊自己的心胸與虛無相符,生命元氣融入意識有利生長萬物,意識內斂便於與百姓混合為一體。
心地平和靜宜,不去做任何事情;百姓心裡安適自得,不在意自己所處的地方和狀態。心裡安適自,什麼也不去想,形體輕盈飄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就像是所有的元氣融合為一種元氣,就像是所有的意識混合成一個意識,就像是所有的喜怒哀樂聲音都成為了一種聲音,就像是所有的阻隔與通暢都集中到一個形體上。
不需要用旌旗召喚,不需要用鼓聲催促,不需要用獎賞與刑罰,也不需要用軍隊,就可以用天下所有可以使用的力量為軍隊,去消滅天下所有的敵人。這就是所說的神交之道。
大含之道:虛化神,神化氣,氣化形,形氣相乘而成聲。耳非聽聲也,而聲自投之;谷非應響也,而響自滿之。耳,小竅也;谷,大竅也。山澤,小谷也;天地,大谷也。一竅鳴,萬竅皆鳴;一谷聞,萬谷皆聞。聲道氣,氣道神,神道虛;虛含神,神含氣,氣含聲。聲氣形相道相含,雖秋蚊之翾翾,蒼蠅之營營,無所不至也。由此知之,雖絲毫之慮,必有所察;雖啾嚓之言,必有所聞。唯大人之機,天地莫能見,陰陽莫能知,鬼神莫能窺。夫何故?道德仁義之所為。
虛無中產生意識,意識衍化產生生命元氣,生命元氣衍化養育出形體,形體與元氣相互疊加產生聲音。耳朵並非要聽聲音,而聲音自己投入到耳朵中來;山谷並非要回應聲響,而響聲自己充滿整個山谷。
耳朵是小竅,山谷是大竅。山川河流是小竅,天地是大竅。一個竅發出聲響,萬千個竅都會有聲響;一個山谷聽到聲響,萬千山谷都聽到聲響。聲音傳導著元氣,元氣傳導這意識,意識傳導著虛無;反過來虛無裡含有意識,意識裡含有元氣,元氣裡含有聲音。
聲音、元氣、形體相互傳導和包含,儘管秋天蚊子的嗡嗡聲音和蒼蠅的營營聲音很小,依然能夠傳到每一個角落。由此可知,即使是一絲一毫的微小計謀,也必然會被別人察覺到,即使是很細微很隱秘的言語,也必然會被別人聽到。唯獨道德高深的聖人,其心機即使天地也無法預見,窮盡陰陽也不能知道,鬼神也無法窺視。什麼原因呢?無他,道德仁義的作用而已。
遊雲與啐咽,各有其說,我們不難理解。
遊雲之說,天上漂浮的雲朵沒有自己獨有的性質,因此成為五色之家,各種顏色都喜歡停駐在上面;明亮的鏡子上面沒有一丁點的汙漬,因此可以原封不動的照出世界萬物的影像。說水的性質含有天空的性質,那就是說天空必然含有水的性質。
在超過百步的距離上,鏡子上仍能照見人,而人卻看不到鏡子中的影像,這是經過驗證的事情。於是知道,在虛無的世界中無所不有,在成千上萬的光芒照耀下沒有什麼東西是看不見的。一般的人只知道心裡仰慕虛無之境,而不知道虛無之境的蹤跡。
虛無之境可以存在於任何地方,神明也離我們很近。因此上,有學問有道德修養的人經常保持中正之心,經常莊重而嚴肅。這樣則可以漫遊在虛無之境,即使與神明結交為朋友,也不會招致災禍。
啐咽之說,當說起惡臭腐爛東西的時候,人們立即嘔吐;當聽到山珍海味美食的時候,人們在想象刺激下饞的咽口水。在說惡臭腐爛東西的時候,這些東西對人們來說當然是虛假的,聽到山珍海味美食的時候,這些東西也肯定是沒有的,然而人們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嘔吐或咽口水。
有的人害怕豆醬食物就像害怕蠍子毒蟲一樣,有的人喜愛鮑魚就像喜愛極其珍貴的鳳鳥油脂食物一樣。明白這個道理的人,就可以做到將奢華和簡樸等同對待,將個人的榮辱置之度外,驅除一切是非,忘卻個人禍福。
又見那雲龍與猛虎,各有千秋。
雲龍者,騰雲的龍,馭風的虎,都是得到了神識和氣勢運用的真諦。神識就像是母親,氣勢就像是孩子,以神識來召喚氣勢,就像母親召喚孩子一樣,氣勢怎敢不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