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寰點點頭,上了車,對後面的張偉和秦萌萌說道:“你們倆今天的任務就是完全的放鬆自己,跟著我好好體驗一下華夏的一些傳統文化和歷史的厚重感,所以不要有什麼包袱,咱們今天沒有老師和學生之分,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千萬別拘禁,就當眼前的攝像頭完全不存在。”
說完話,司機師傅問道:“劉老師,可以走了吧?”
“出發吧!”
一聲令下,汽車啟動,開始了這一天的遊玩和拍攝。
無論是故宮還是頤和園,還有殘垣斷壁的圓明園遺址,張偉其實都去過幾次了,相信打小就生活在燕京的秦萌萌肯定對這三個景點也不陌生。
不過一天下來,二人還是漲了見識,因為柳寰專門從民族大學請了一位明清歷史教授全程陪同,這位教授姓羅,所以張偉和秦萌萌就跟著柳寰叫人家一聲羅老師。
羅老師今天帶他們遊覽三處景點,並沒有介紹明清那些人文歷史,而是著重給三人講解了一下明清時期音樂發展的歷程。
這一課很重要,讓張偉深入淺出的瞭解到在明清時期,包括漢族、滿族以及各少數民族的音樂形式、樂器變化的整體情況。舉個簡單的例子吧,有些學識淵博的人或許知道,在明清時期,說唱音樂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不管是南方的彈詞(絃樂為主)還是北方的鼓詞(鼓樂為主),是如何流行起來的呢?答案就是民族大融合。在明清時期,實際上已經有資本主義的萌芽狀態,商業帶動區域融合,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也開始交織在一起,這就使得說唱音樂和戲曲得到了創新、融合。同時少數民族也借鑑強大民族的文化,使得自身的音樂形式和樂器都有一定的創新。
還有,由於大航海時代的來臨,西方文化由傳教士傳入華夏,不可避免的,兩種文明的碰撞,使得各種民間藝術也碰撞出了一些火花。
這些知識,如果不是專業去學習,張偉可能一輩子也不會知道。所以一天下來,張偉覺得自己所獲頗多。其中還有一個小插曲,那就是張偉發現秦萌萌在兩位老師面前十分乖巧,而且是不是總會扮出一臉崇拜的樣子,甚至還專門在景點的小商店買了一個筆記本和筆,把兩位老師交談過程中的一些知識點給記錄下來,給人一種勤學好問的樣子。為何如此,自然不必多說,張偉也沒覺得這有什麼不好,人人都想進步,方式方法不同而已。
晚上回到酒店吃過飯,四人又前往老舍茶館去聽戲。對於京劇,柳寰和羅老師完全是門外漢,張偉的師父是誰柳寰早已知曉,所以在聽戲過程中,柳寰不時會問起張偉在京劇方面的一些知識,也虧得張偉拜餘老為師後,著實下了一番功夫去鑽研,倒是在柳寰和羅老師面前充當了一回“老師”的角色,為兩位老師普及京劇方面的一些知識。
看到張偉與柳寰相談甚歡,尤其是柳寰對張偉那種不加掩飾的欣賞,使得旁聽的秦萌萌有點不開心,不過這位小姐也算有點城府,沒有當面表現出來,只是晚上從老舍茶館出來,柳寰去送羅老師,帶著VJ一起離開,讓二人自行回酒店。沒有了導師和攝像頭,秦萌萌原本笑顏如花的臉一下板了起來,不冷不熱的表示自己還有事兒,單獨打了一輛車離開了。張偉知道,因為自己今晚的出彩,讓這位小姐把他給恨上了,不過這也沒辦法,總不能柳寰問了,張偉故意不回應,那成什麼樣子。
第二天的安排內容是柳寰老師帶著張偉和秦萌萌去拜訪自己一兩個好友,讓自己的好友給與兩個年輕人一點指導。
於是一大早柳寰便帶著張偉和秦萌萌來到了一個位於京郊的茶樓,開了一間很大的房間等候著,約莫到了早上九點,一個長髮捲曲的人走進了包廂,一進來就跟柳寰說道:“不好意思,路上太堵了,來晚了。”
“不晚不晚,這不才九點嗎。”柳寰起身笑臉相迎,然後對二位學生介紹道:“這位你們應該認識吧?”
秦萌萌一臉崇拜的搶先說道:“認識認識,勞仔老師哪能不認識,您是我的偶像呢。”
勞仔看見秦萌萌這麼熱情,微微一笑,然後道:“當著柳寰老師的面說我是你偶像,不怕老師不高興啊。”
“不會的,柳寰老師也是我偶像呀。”秦萌萌無愧於她的名字,一臉賣萌的說道。
兩位老師呵呵一笑,張偉也站了起來,對勞仔老師微微一躬,說道:“勞仔老師好,我是張偉,很高興見到您。”
“都坐吧,別站著說話。”
幾人入座後,剛剛寒暄兩句,門外又傳來了敲門聲,一個人推門走了進來,一進門就道:“我說柳寰老師,你可真會找地方,這個點兒太堵了,還不如去我錄音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