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未來,還將面臨許許多多更加難解的困難。
譬如能源問題。
在這座浩瀚的三維宇宙裡,所有步入原子能時代的智慧文明或早或遲都會發現,那看似很美好的冷核聚變在現實之中,根本就無法實現。
所謂的冷聚變,其實即是指在常溫常壓下便會發生的可作為能量源的核聚變反應,而非恆星內部、氫彈核武器、磁約束聚變反應堆中進行的那種熱核聚變。
此種聚變方式不光乾淨、清潔、安全,並且在執行與維護上面,也極為便捷簡單。
聽起來很神奇,感覺也非常適合作為亞星際時代的智慧文明使用。
可惜,冷聚變是一個只能存在於紙面上的美好設想。
在這片宇宙裡,除非有那些因為突破了技術奇點,繼而進入了超人劇變階段的高階文明出手。
否則正常情況下,壓根沒有任何物理原理可以支援這種冷聚變反應。
所以,對於地星文明這種階段族群而言,核聚變就只有熱核這一條艱難道路可以走。
但,這也就導致熱核聚變能源的小型化、穩定化、安全化等諸多難題,將會是擺在包括地星在內的所有智慧文明眼前所必須要破解的難關。
這一難關,很不好突破。
可類似這樣的難關,卻還有很多很多很多。
這一個個困難會如同一重重巨大的過濾器般,頑固的攔截住所有智慧文明踏向星空更深處,走向技術更高層次的步伐。
比如除卻能源問題之外,便還有人類自身於太空時代的健康問題,以及宇航飛船的速度問題。
雖然八個世紀之後,地星人類族群便能夠完美實現地星與月星間成熟且廉價的太空旅行,繼而能夠充分利用月星表面豐厚的氦3資源,助推自己的文明發展。
可這,也只能算剛剛起步。
地星人若想要快速且安全的前往更遙遠星球並將其殖民化,就需要繼續最佳化改進宇航飛行技術,以及……他們自身。
由於地星人類——這支誕生於地表上的靈長類智慧生物,其所具備的一切身體機能,都不是為了適應太空失重環境而演化。
所以長時間的太空旅行,不可避免的會給地星宇航員們帶來大量且嚴重的健康問題。
首先的問題,便是長期重力異常所引發的種種損傷,會在地星人類細胞層面中不斷髮生,繼而不斷降低其身體素質。
最終,會致使他們的各種器官組織發生癌變,神經元系統大面積出現畸形壞死,以及不孕不育。
若,地星人類想要模擬出人工重力……
很遺憾,穆蒼能夠清晰‘看"到,地星人類至少要再歷經近三十五個世紀的漫長時間後,才能夠初步實驗性的做到這一點。
並且,那個時候他們也只是利用其他各種複雜力場技術共建而成的人工模擬重力場,而非真正的扭曲干涉萬有引力。
而在擁有人工重力這一技術前的幾千年漫長時間裡,地星人類也就只能依靠旋轉艙室來模擬重力場,同時不斷最佳化宇航器的整體結構與各項設施,竭力將太空失重環境的危害性降至最低。
可即便如此,最初的幾個世紀裡亦會有許多宇航員在為人類宇航事業做出大量貢獻的同時,被各種病痛折磨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