霎那間,以他這「顆」直徑約摸三萬光年的巨拳為中心的百萬光年範圍蒼茫宇宙,從希格斯場到時空精微結構再到狄拉克海洋全都在一瞬間就……轟然劇震!
就像是沒有中間過程,存在於這片星空區域那先前整體結構就已然分崩離析的天龍座星系「殘骸」;以及近在「遲尺」僅有數萬恆星系統的六分儀座矮星系;和同樣距離穆蒼不遠卻擁有數十億顆恆星的船底座矮星系;及擁有上億顆恆星的天爐座矮星系;還有距離穆蒼拳面十多萬光年蘊含千萬恆星的獅子座矮星系;和距離他二十萬光年蘊含上億恆星的獅子座I矮星系;以及距離穆蒼七十萬光年蘊含有數千萬恆星的鳳凰座矮星系;乃至距離他近百萬光年擁有上億顆恆星的巴納德星系……整整百萬光年星空範圍內攏共八座或大或小的星系全在穆蒼握拳之後的第一個瞬間,就全都湮滅為了無窮億兆京垓基本粒子以及無邊無際純粹的光和熱。
同時,存在於這八座星系內的萬萬億億根源靈性,亦攜帶著自己那萬萬億億份完整記憶一併超越光速萬億倍劃過片片
盪漾不息的虛空,次第飛入到了他那偉岸軀體之內。
是的,僅僅透過一個握拳動作,穆蒼就將百萬光年內的一切事物都全然化為烏有。
而這,還不是他的全力,僅僅算是牛刀小試,是將一部分磅礴物理性力量注入到三維時空幽深底層結構之中大肆「攪動翻騰」的小小嚐試。
在升至五維層次後,穆蒼對於外部世界的感知精度相較於四維之時,已驟然暴升了上億倍。
即,比所謂的基本粒子層面還要小一億倍。
當然,只是比基本粒子「層面」小,而非比基本粒子小。
這兩者,並不能完全劃等號。
微觀領域,就是如此反直覺。
假若真能探測一個粒子的大小,那麼距離探測它的內部結構也就不遠了。
比如原子,其半徑就是最外層電子到原子核的距離,電子和原子核之間就是真空,原子核即是由中子和質子組成,中子和質子亦是由夸克組成。
但像是電子、光子、六味夸克、μ子、粒子、中微子、膠子、玻色子、Z玻色子、引力子、希格斯玻色子等等三大類六十二種基本粒子,俱是沒有明確半徑範圍亦沒有明確體積的「點」粒子。
譬如電子,其「粒子性」就根本不佔據主導地位,佔據更重要地位的乃是「波動性」。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電子的半徑就已不再是其本質屬性了,因為在「波」的框架下,根本不需要討論半徑這一屬性。
對於所有的基本粒子,都絕對不能用經典的實體形式來理解和描述,將其視作更基本的「場」的激發會更加合適。
甚至基本粒子的質量,也並非經典意義下的質量,而是相對論意義下的質量,本質上更像是能量的標度。
同時那所謂的基本粒子半徑,譬如夸克的半徑,亦可以粗略認為就是其德布羅意物質波的波長。
總而言之,所有來自於實體概念的半徑以及質量都僅僅是表象,而非本質。
嗡——
在這種恐怖的精度下,穆蒼眼中的三維時空亦從先前的空蕩寡澹,變的無比精彩紛呈。
在五維視野下,原來那看似平直的浩蕩虛空亦不在平直。
而是充滿了比基本粒子「層面」還要渺小上千萬倍的【平直流形】和【非平直流形】還有【彎曲流形】以及【非彎曲流形】等等基於拓撲層面的同胚以及非同胚的時空平面和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