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很大,非常大。
即便九大行星中那最遙遠的冥王星,在距離太陽最近的時候都有四十多億公里。
最遠的時候,距離更是翻了接近一倍,有七十多億公里。
離開了冥王星向更遠的地方走,就是柯尹伯帶,這個圍繞在太陽系外圍由大量小行星組成的環狀結構。
想要跨越它,又要走七百多億公里路程。
但即便走完了這段綿長的旅程,想要到達太陽系真正的邊界——奧爾特星雲內邊緣,卻需要再走七萬多億公里。
那裡是長週期彗星在進入內太陽系軌道之前的真正起源地。
是由五十億年前,太陽系原初星雲形成時留下的大量殘餘物質所組成。
等同於太陽系的‘胎衣’。
佔據的空間範圍極其廣闊。
足足有三十萬億公里‘厚度’。
只有徹底穿越它,才算是離開了太陽系,進入到那真正的未知的宇宙星空領域。
如此巨大,大的甚至讓人絕望。
假若沒有靈界甬道,這片比古老神話中所謂洪荒世界還要龐大的空間,僅僅靠一個剛剛發展出極為蹩腳的化石能源宇航技術,甚至連最初步的能源自由——可控核聚變都未能成熟掌握的低階文明自己,很有可能持續到文明崩潰族群滅絕那的一天都無法走出,最終絕望的湮滅在無情時光之中。
但如此巨大讓人窒息的太陽系,卻僅僅只是一座名為【銀河】的直徑達二十萬光年,擁有著數千億顆恆星的漩渦狀棒旋星系系統之中,四條龐大旋臂其中之一名為獵戶旋臂上的某處一個小小的‘光點’。
和包涵著大量恆星、星團、星雲,還有各種型別星際氣體、星際塵埃以及不知多少顆黑洞的銀河相比,太陽系渺小的近乎於無。
所以除了藍星人類族群外,在這座名為銀河的超巨大世界群落系統裡,還存在著其他的數以京兆計的智慧生命。
這些生命分屬於不同的星球,不同的族群。
每個星球有著不同的引力引數、地形地況、大氣環境。
每個族群又有著不同的文化、邏輯以及審美體系。
因而,從不同星球不同智慧族群中誕生的能力體系以及能力型別都太多太繁雜了。
甚至僅僅一顆星球上一個族群,都有可能會產生不止一種能力體系。
這也就導致了一個必然結果。
那就是不論誰,不論哪個文明,如果他或者他們想要訂立一個能夠涵蓋全銀河所有生命體的全形度戰力度量體系標準,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譬如,在遙遠深空中,某顆寒冷星球a地表下方那低至攝氏零下180°的烷烴海洋裡,在時間和靈氣的相互作用下誕生了一群烷基智慧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