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遊小羅搖晃著手中的三角旗,率先走下了中巴。
等團員們全體下車後,小羅指著旁邊一座雄偉的建築說:
“各位朋友,這座建築,就是我們今天參觀的第一個景點——維也納歌劇院!
我向大家再強調一遍,各位在這裡只參觀半小時,然後就去金色大廳參觀,並觀看上午的演出。在這裡,請大家一定不要自由行動。好了,現在,就請大家跟我一起參觀維也納國家歌劇院。”
導遊說完後,就搖晃著三角旗向歌劇院走去了。
金秋團成員跟在導遊的後面,邊走邊欣賞眼前的維也納國家歌劇院。
這座歌劇院,是一幢三層樓的古老建築,而且具有純粹的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
歌劇院的外牆,全部用長條形的麻石裝飾。
歌劇院的正面,第一層樓建有五個四米高的半圓形拱門。
拱門下面,是一條二十米長的走廊,同時又兼門廊。
在一樓走廊兼門廊的兩側,歌劇院的外牆,按三個樓層逐漸向上收縮,使整個外牆形成一座山峰狀。
與一樓的五個拱門相對應,上面二樓的外牆,也建了五個四米高的半圓形拱窗,拱窗裡面,便是二樓的走廊。
歌劇院二樓的上面,還有一個複式樓層,複式樓層的正面,砌著一面山牆,山牆上描繪著藍底白雲的圖案;
在山牆的兩邊,十分對襯地一邊立著一座著名音樂家的青銅雕塑。
整座歌劇院給人的印象是:
古老、莊重、神秘而高深莫測。
參觀了歌劇院的外貌後,金秋團成員接著跟隨導遊小羅進入了歌劇院的門廊。
或許是金秋團的運氣特佳,當他們進入歌劇院門廊後,恰好門廊通往觀眾大廳的兩扇大門沒有關閉。
劇場裡面,有幾位工作人員正在有條不紊地清理衛生。
金秋團成員便趁機進入了觀眾大廳。
大廳裡的觀眾席安排很有特色:
只見觀眾席自下而上,一共安置了六層座位。
這六層座位全部呈弧形狀,將劇場的舞臺緊密地包圍在大廳正中央。
劇場的舞臺又分為前臺、側臺和後臺。
“哈羅——NO(不行)、NO(不要)!”
正當金秋團成員站在劇場門口參觀大廳時,被大廳裡兩名正在搞衛生的工作人員發現了,他立刻從舞臺旁邊走過來,一邊走一邊揮動右手,要求金秋團成員馬上退出劇場。
“各位朋友,對不起,按照劇場的規定,遊客是不能進入劇場參觀的,現在,就請大家跟我出去吧!”
導遊小羅知道兩位工作人員的意思,便招呼金秋團成員出門了。
旅遊團剛一出門,兩位劇場工作人員,順手就將兩扇厚厚的大門關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