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是用炭筆作畫,起手就是一副荒涼的畫面。赤地千里,浮屍遍野。飢殍隨目可見,橫七豎八的連綿到遠不可及之處,畫面正中卻有一個小和尚孤零零的站著。
小和尚目含慈悲,悲憫的看著眼前景象,臉上是一副悲憤不已的神色。
眾人初時不明其意,紛紛猜測不已。毛紀幾人也是皺眉思索,但不過片刻間便忽然色變,相互對視一眼,臉色都變得凝重起來。
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曾是個小沙彌,這事兒放在後世自是眾所周知。但是在當時來說,沒有後世那恐怖的資訊傳遞,瞭解這些情況的其實並不太多。
尤其大明立國之後,朱元璋登基稱帝,涉及到他的事兒便成了某種忌諱,不可輕易言之。否則便有冒瀆天家的可能,那可是要誅九族的。
所以蘇默忽然畫出這麼一副畫來,待到毛紀等人想到其中關節後,頓時便是變了臉色。
果然,接下來一副又一副的畫作,徹底證實了眾人的猜想。紅巾大起義、八百勇士略定遠、戰滁州、克和縣、鎮和州;接著便是渡長江、定應天,統一江南;
再之後,便是兩淮戰張士誠,鄱陽湖滅陳友諒,平江戰役剿張士誠,降方國珍。
至正二十七年十月,十萬大軍取山東、進河南、奪潼關,元朝大都不戰自敗。轉年,大明開朝立國。
蘇默筆走龍蛇,一氣呵成。一幅幅畫面皆使用3d技法作畫,無論人物、景物一眼望去,便如要從圖上走出來一般。金戈鐵馬之氣、百戰雄獅之威撲面而來,讓人似是瞬間重回到了那蒼茫的古戰場,伴隨著太祖征戰天下,鼎定乾坤。
臺上臺下眾人個個只覺血脈賁張,面孔漲紅,恨不得引吭長嘯以宣洩心中快意。
待到畫成大明開國這一副圖後,所有人都以為將要結束了。卻不料蘇默毫不停留,手中畫筆再次揮動,畫面也隨之一變,頓時一幅幅農耕女織、勸學教化、百業重振的畫幅一一展現。
而這些圖畫卻已不再侷限於洪武年間,而是一路橫跨興宗、太宗、仁、宣、英、代、憲歷代帝君治間,直到當下孝宗弘治帝止。
其中包羅萬有,兼政治、軍事、文化、經濟各道;集士、農、工、商各個方面所有傑出之事,洋洋灑灑總共七十餘幅畫卷。加上前面開國圖卷,合計共一百零八副整。
這個數字卻是蘇默有意為之下的產物。古人總是對這些數字有著特殊的解釋,蘇默既然有心借勢,當然不會放過這種手法。
這一番畫下來,直直畫了兩個多時辰,近六個小時才告功成,堪稱當代第一鉅作。也正是這麼一副鉅作,徹底奠定了蘇默畫壇宗師的無上地位,妥妥的跨入當世名士的行列之中。
等到收筆而起,活動下有些僵硬的身體,準備向評委們宣告結束時,他忽然愣住了。
臺上評委席上哪裡還有什麼評委,早已不見半個人影了。反倒是身周到處都是人影,三三兩兩的聚在一幅幅畫作前,或低聲議論,或目痴神迷,竟是不知何時完全亂了秩序。
好歹回過神來,凝神搜尋之下,半天才在某處畫作前看到了孔弘緒老先生在兒子的攙扶下,鬍鬚顫顫的指著面前的畫作說著什麼,面上表情又是激動又是振奮。
仔細看去,不由莞爾。那幅圖正是洪武元年,大明太祖朱元璋封五十五代孔子嫡裔孔希學為衍聖公,並確立為正一品,位列群臣之事。
這老先生看到了自己祖宗的榮光,豈能不興奮激動?除了他父子二人外,其餘如毛紀、謝鐸、胡光建三人都淹沒於人海之中,一時竟是找不到。
不單單是這幾位老先生,便是張悅、王泌等人,此時也不知所蹤。放眼看去,原本頗顯寬闊的臺子上,已然全是人頭湧湧,險險連個落腳的地兒都沒有。
蘇默獨自呆立了一會兒,滿心都是無奈。但旋即便是得意不已。只這幾幅畫就把你們震成這樣了嗎?卻不知爺的手段還沒完呢,這只是個開始,待到後續大招一一放出來,看誰還敢輕易招惹自己?
心中想著,轉頭往案子上取了一枝大筆,飽蘸濃墨後,大步走到第一幅畫架前,稍稍挪出個位置,再架上一張大紙,揮筆寫了下去,卻是五個巨大的立體行書:天朝開運圖。
五個立體字個個浮凸而現,仿若憑空而立。大氣古樸之餘,又似帶著某種神秘的氣息。
蘇默寫罷,自己退後兩步打量,臉上露出滿意之色。正端量著,身邊忽然有人讚道:“好筆法!想來閣下便是蘇默蘇訥言了?”
大明閒人 最新章節正文 第171章:天朝開運圖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