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田國鳳還挺佩服朱友貞的。
這個人倒也頗有些英雄氣概,當斷則斷的勇氣也不缺乏。皇帝的寶座說不要就不要了,大冬天裡翻越秦嶺這樣的決定,換個人還真不敢隨意下這個決斷。但這個人,說做就做了。
當然,壯士斷腕,斷一隻還行,兩隻都斷了,那前景可就不太妙了。
現在的朱友貞貌似就是如此。
丟掉了朱家的老窩宣武,丟掉了關中,丟掉了長安,洛陽。翻越秦嶺,又讓五萬宣武最後的精銳,去掉了三分之一。
雖然如願以償地退到了益州,但一條命,卻也去掉了一半了。
如今的大梁,已經是一個奄奄一息的病人了。
但即便是病如膏肓,他們還是得鼓起餘勇,配合廣州朝廷對李澤發起進攻。益州上下都看得清楚,如果這一輪不能將李澤擊敗,佔據優勢,然後趁勢北伐,徹底打垮李澤,那以後大家的日子,都不會好過的。
如果說向訓集團還有些不切實際的幻想的話,那與李澤治下的勢力一直在面對面交鋒的朱友貞,對此是有著切膚之痛的。
軍隊,幹不過。
經濟,拼不過。
大梁與武邑唐廷對峙了這麼多年,結果就是李澤越打越強,越打越富,而朱梁則是越打越窮,越打越弱。
最讓朱友貞恐懼的是,就在李澤與他們對峙的同時,他還有餘力去收拾東北的張仲武,去收拾西北的吐蕃,然後還大舉進軍西域。
很顯然,李澤壓根兒就沒有集結全部力量對付他們。
而現在,東北已平,西域重歸大唐,吐蕃境內戰火紛亂,內鬥不休,李澤完全可以從這些地方抽出大部分的力量投入到南北戰爭。
等到李澤佈署完畢,他們還有掙扎的餘地嗎?
所以縱然現在朱友貞剛剛進入益州,還沒有完全地掌控住益州,但他仍然毫不猶豫地派出了兩路大軍向唐軍發起了進攻。
一支便是曹彬率領的五萬大軍進攻襄陽。
另一路則是由田滿堂率領的另外五萬大軍自萬縣出擊夷陵,最終的目標卻是荊南的丁儉。
這十萬大軍中的六萬人,是原本的朱家老三朱友珪的麾下,其中約二萬人是原宣武軍隊,另外四萬人則是益州本地軍隊。剩下的部分,則是由朱友貞的麾下和盛仲懷的麾下組成。
這一舉動,也將益州本地兵馬抽調走了大半,剩下的部分益州本地軍兵,又被朱友貞以補充漢中兵員缺口為名,調往了漢中,而朱友貞的本部人馬,則進入到了益州之內。
如此一來,在益州內部,朱友貞則完全掌控了局面,可以隨心所欲地對益州進行他所需要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