屆時,烈陽神族以及龍族差人來查詢經過,四方城之事,定然是無法隱瞞,屆時,恐怕會不打自招,成為龍族和烈陽神族追索的物件。
而已龍族和烈陽神族的威勢,權柄,在百族當中的影響力,他們若是發力,四方城很難於極地冰原再有如今這般的生存環境。
北君聞言,也是一愣,不錯,險些就做了錯事,即便是要撤離,也不該如此急躁,倉惶而走。
孟昭思索片刻,覺得也不是沒辦法解決,道,
“天人大戰,神通蓋世,殺伐之氣,滌盪四方,我想,不只是四方城要離開這裡,只怕許多部落,種族,也都會遠離此處,儘可能的避免與這件事扯上關係。
所以,最好還是隨大流,看看其他的部落,種族,何時離開,屆時四方城跟著一同搬走,就不那麼顯眼,也不會被人當做主要的追查目標了。
此外,涉及到烈陽神族,我人族謹慎一些行事,其實也很符合常理,不必過於擔憂。”
孟昭這麼一說,昭如令和北君都連連點頭,認可了他的說法。
天人大戰,以及涉及到諸多天人之死的大事件,真不是一些小部落,小部族能夠摻和進去的。
在趨利避害的前提下,只怕不少人都會離開此處。
真是遇到一些不講理的大族,強人,哪怕是無辜的,也可能招致滅頂之災,這就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相應的,生活在這樣環境下的人們,處事也就更加謹慎和靈活。
孟昭篤定,今日一戰過後,以水晶宮為中心,輻射方圓千百里之內,必然是少有部落和種族落居了,即便是有,也會在之後陸陸續續撤離,搬走。
“還有,即便是可以安全撤離,這次惹到了烈陽神族,發瘋的話,四方城的日子仍不好過,所以,最好找個比較荒涼,偏僻,少有人交流之處,蟄伏發展,不然的話,萬一烈陽神族再生出什麼心思來,我可救不了第二次!”
關於這一點,北君也是深以為然,早有腹稿。
事實上,早在多年之前,四方城搬離之後的下一刻落居之處,就已經有了數個選擇。
人族比百族,或許血脈之力遜色不少,但創造力以及智慧的確更為優越,相比起得過且過,往往事到臨頭才會想辦法的百族中人,人族往往會未雨綢繆,事先做好準備。
對於孟昭的提點,北君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對勁之處。
過往,四方城的生存策略,是儘可能的與周圍的勢力,部落,種族交好,透過人脈,構建起一個關係網,為以後四方城的生存,生活,打下根基。
畢竟,生活在這裡,誰也不知道未來會面對什麼,往後餘生,又是否有機會可以重返神州關內之地。
但如今不同,大機率可以確定,有孟昭存在,四方城的人,就有一定機率,可以回返關內之地。
另外,也是烈陽神族的虎視眈眈,實在是給四方城帶來太多的威脅與隱患,能謹慎一些,就謹慎一些,決不能給其可乘之機。
想想看,烈陽郊,烈陽鬥,不過是得知附近有一個人族的城池,便動了歪心思,要將這滿城數十萬人,盡數充作烈陽神族的奴僕,任其打殺。
如今丟了兩個烈陽神族天人的性命,又牽扯到人族,北君可不敢保證那群對人族充滿仇恨的烈陽神族,會做出什麼樣的抉擇。
到時候,能當奴僕,有一條活路,都是好大,怕就怕烈陽神族連一點活路都不給,硬要滅掉數十萬人族出氣。
“那不知孟龍王和昭大人,何時離開四方城呢,是等我族搬離之後,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