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邊就是李言的家,還有一戶兩間房和原主家並排一起,暫時還沒有人分配進來住。
李言家現在兩間房,一間稍微大一點,三十平左右,另外一間略小一點,大約二十五平。
李言打算有空了去街道辦找人申請安排住到這個四合院,這樣加起來就有四間房。
到時候這排都是自己家的,再找人來裝修設計一下,就能住的舒服一些了,不用像現在一樣全家五個人擠在兩間房子裡。
而且李言上輩子是南方人,現在融合了原主的記憶,知道在這四合院裡面上廁所都是整個院子一起上一個公共廁所的,還有洗澡問題。
這些都是李言不願意的,李言打算等房子分配好他就全部一起裝修,但時候把廚房、衛生間、廁所都給隔離出來。
這樣就可以住的舒服點,不用明天早上都上百號人排隊上廁所了,不然真的接受不了。
後院還有一排後罩房,有四間房子住了兩戶人家,一戶是退伍軍人,家裡就四口人,另一戶情況也一般般。家人六口人。
幾步路的時間李言就走到家門口了,呼了一口氣他直接開啟門走了進去。
開啟門屋子裡加起來打通了一共五十平左右,隔成兩間屋子,左邊的一間搭了搭鋪炕,是李言和弟弟李紅一起住的。
右邊一間是李父、李母、小妹住,中間的一間做起居客廳、餐廳和廚房用。
房間四周是斑駁破舊的牆壁,貼滿了用來裝飾的報紙,角落還有不少蜘蛛網。
桌子上有暖水壺、搪瓷缸,款式和圖案都比較老土。
桌子上坐著一男一女,四十來歲左右,面色有些蒼白,看起來比較消瘦。
男子衣服洗的發白,但是沒有補丁,女子衣服上有不少的補丁。
這就是李父李母了。這年代剛剛過完三年大饑荒,全國人民基本上都是有些營養不良的,所以李言家也不例外。
至於衣服,每個人每個月都是按量發放布票,講究縫三年補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老大穿完改給老二穿,家家戶戶都是這樣過來的。李言排行老大,所以基本上李紅的衣服都是李言穿不了的衣服改的。
至於小妹,因為年紀相差的比較大,所以是單獨做的。
至於李父的衣服為什麼沒有補丁,那是因為李父是個老師,在學校裡面上課要是衣服也縫縫補補的話影響不太好。
考慮到這些所以李父的衣服是沒有縫補的,不過家裡就這條件,所以也好不到哪裡去。李父就有兩天沒有縫補的衣服是上課穿的。
其他的也是縫補過的,當然,沒有縫補的衣服也是洗的發白的了。
看到李言開門進來,李言愣了一下,關心的把李言全身上下打量了一番發現他沒事才放下心來假裝毫不在意的問到:
“回來了?聽你託人帶話回來說要忙忙完了麼,畢業了工作的事怎麼樣了?”
至於李言身上穿的全新的衣服李父也沒有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