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很是意外,沒想到研發空心泡,竟然真的出現了這麼重要的成果。
這次的總結會議,只不過是一次例行的會議,主要目的是佈置接下來一段時間的研發方向。
因為星火科技獲得空心泡的時間太短了,才只不過一個多月,這麼短時間內出成果,真的很令人意外。
周宇簡要的佈置接下來的研發方向。
“外星生命遺傳物質我們無法借鑑,現在可以放棄對這些遺傳物質功能的探索。
我們總不能真的利用基因手段,把外星生命復現出來,那簡直是在作死。
外星生命細胞的細胞器,我們要加大力度探索,它能變成10萬噸巨輪那麼大,外星生命的細胞器一定有特殊作用。
這麼大的細胞器肯定無法運用到地球生命的細胞內,但我們可以分析這個細胞器的功能,利用仿生學原理,研製出一些先進的儀器裝置。
空心泡的材料和空心泡內部的神秘物質,我們應該重點探索,這兩種物質的研究成果,才是真正能促進我們科技進步。”
周宇只是確定主要研發方向,具體的研發細節,由負責具體專案的科學家設計。
這次總結會議到這裡就結束,周宇和李啟華一起趕往基本力場實驗室。
他們在飛行汽車上,周宇好奇的問道:“李啟華主任,你們的專案進展怎麼那麼快速。
其他專案剛剛探索完空心泡的屬性,你們實驗室就已經出成果了。”
李啟華眼睛都笑的變成一條縫,介紹道:“我們一直在研究小型核聚變反應堆使用的材料問題。
只要發生熱核反應的容器材料取得突破,我們的小型核聚變反應堆就能直接組裝出來。
以前我們的實驗思路,就是採用極限壓縮的方式,只要把材料壓縮到接近白矮星的密度。那產生熱核反應完全沒有問題。
可是白矮星只有像太陽那樣大的恆星發生引力坍縮,才會形成的末期恆星,它就是太陽生命的盡頭。
形成這樣高的密度,需要極為龐大的能量與引力場,我們現在的技術根本無法達到這種程度。
我們的技術實力,極限是達到三分之一白矮星密度,也就是空心泡外壁的密度。
透過極限壓縮方式,產生的這種高密度材料,已經能抗衡熱核反應時所需的溫度。
但它的使用壽命太低,只能維持熱核反應一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