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從地球上攜帶到航天器的病毒,它們即使在太空環境下變異,也不會傷害到人體。”
王曉曉正在侃侃而談時,淒厲的警報聲響起。
四個植物克隆人生命體徵相繼消失。
實驗助手立刻檢視具體的情況,立刻說道:“死亡原因是多器官衰竭,我們正在分析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現象。”
王曉曉知道實驗過程不會一帆風順,但他沒想到會產生這麼劇烈的後果。
還好他強烈建議研發植物克隆人,要不然這個專案根本無法進展下去。
“繼續更換我們設計的造血幹細胞,看看其他造血幹細胞有沒有效,即使無效,我們也能總結出失敗的教訓。”王曉曉立刻吩咐道。
科研助手們開始行動,實驗臺上重新更換植物克隆人,進行造血幹細胞的注射。
“第108號實驗失敗。”科研助手彙報道。
“這次實驗不算完全失敗,植物克隆人已經堅持很長時間。
這次實驗是一個有效的實驗,我們回去總結經驗,再接再厲。”王曉曉鼓勵道。
他們一天進行上百次實驗,這些實驗無一例外全部失敗,但實驗也是有效果。
只要一個方向有突破,實驗思路都是相關聯,專案可以很快就取得突破。
細胞實驗室,陶聖文展開實驗時間要比王曉曉晚一些,他的細胞強化方案,準備工作需要更長的時間。
他已經知道王曉曉他們進行基因改造專案,過程非常困難,一次都沒有成功。
陶聖文心中完全沒有竊喜的感覺,他們兩人不是競爭關係,這兩個專案是相輔相成。
他們都是為了一個目標而努力,他知道基因改造方案是典型的厚積薄發。
只要某一個點取得突破,整個技術鏈條都會快速取得突破。
他所實行的細胞改造,那卻完全是溫水煮青蛙,第一次就有效果出現,但卻不會是重大的效果。
這主要是為了迎合細胞的適應效能,如果用力過猛,直接就會殺死細胞。
“植物克隆人已經準備好,感測器各項功能都正常。”輔助他進行實驗的科學家立刻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