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周宇接到魯金銘的電話。
國家相關部門已經答應星火科技先期展開太空站主要艙室太空拼裝實驗。
周宇瞭解到這個訊息,他萬分高興,這是對星火科技重大利好的訊息。
星火科技提這個要求,能這麼快被有關部門審批,是這個專案確實重要也確實不可或缺。
必須要進行前期完善的實驗,才能判斷出質量投射器是否能完成太空站元件的運輸組裝任務。
質量投射器不只是要運輸裝置進入太空中,它還要把太空站零散的裝置,組裝成一個真正的太空站。
只有兩三個艙室組成的太空站,它可以進行自我對接。
由數百個艙室組成的太空站,整體構造非常複雜,必須有專門的裝置組裝。
最方便實現這個功能的裝置,就只有質量投射器的貨箱。
驗證質量投射器貨箱是否能準確的完成,太空站相關艙室的組裝工作,這關乎著太空站計劃能否真正的成功。
只要思維正常的領導,他們都不會阻止星火科技展開這種實驗。
更何況星火科技自己負責建造相關艙室,只是提出這些艙室要用作科研計劃,希望國家給予技術指導。
國家也準備在太空站建立科研實驗室,能讓科學家們早期接觸到太空實驗室,也有利於他們熟練掌握太空實驗室。
星火科技付出這麼多,當然有自己的私心。
星火科技建造的太空實驗室,它們會一直存在太空中,直到自己的壽命結束。
哪怕是不與國家合作,星火科技也不吃虧,這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這次合作還能借助國家整體科研力量的支援,幫助星火科技建造太空實驗室。
星火科技在材料、生物和量子力學領域,科學家水平很棒,但在基礎科學領域實力根本不夠。
魏天鵬領導的基礎科學實驗室,還有向數學研究院發展的趨勢,數學的成果很突出,其他基礎實驗投入很多,但依然沒有收穫。
這就是星火科技在基礎科學領域不強的證明。
基礎科學領域,星火科技也只能選擇有價值的領域進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