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國慶假期剛剛過去,周宇就來到材料研究院。
材料研究院近期獨領風騷,先後有7個專案成功突破,大部分還是成體系的專案。
周宇最先來到材料研究院下屬的仿生實驗室,這是專門研製仿生材料的實驗室。
自然界的動植物,有很多都蘊含著豐富的自然科學道理。
達爾文進化論提出自然選擇適者生存,進化不完美的生物無法在複雜的競爭環境下,把自己的遺傳基因傳遞下去。
材料實驗室主管米多奇知道周宇來到他負責的實驗室,立刻放下手中工作迎了出來。
“周總您好,我是仿生實驗室主管米多奇。您來我們實驗室是我們的榮幸,有什麼指導請您說。”
周宇看著米多奇期期艾艾的樣子,他擺擺手說道:“你們不要太緊張,我又不是洪水猛獸,有什麼好害怕。
這次馮雲德沒和我一起來,是他有重要工作需要處理。
我來你們實驗室,準備瞭解一下你們前幾天申報的仿生魚鰓,我對這個產品很好奇。”
材料研究院申報一系列開發海洋的專案,它是科研中心藍海專案組成之一,藍海專案由多個實驗室共同參與開發。
其中仿生魚鰓專案,是藍海這個大專案的基石,沒有仿生魚鰓,藍海專案好多子專案都無法啟動。
米多奇聽到周宇的來意,他的表情立刻放鬆下來。
他帶著周宇走進實驗室,同時介紹道:“周總,仿生魚鰓只是我們仿生實驗室眾多專案之一,它的結構一點都不復雜,是最先完成的專案。”
周宇走進實驗室,他看到仿生魚鰓的成品。
仿生魚鰓一共有兩種,一種是像氧氣管一樣,它有兩個小導管放入鼻子中,導管的末端是樹葉狀物質。
另一種型號,就是一個透明的半圓形頭盔,頭盔上有很美麗的鏤空圖案。
米多奇給周宇簡要介紹仿生魚鰓的情況。
“我們開發出可以從水中分離出氧氣的材料,但這個材料使用效率一點都不高。
如果想要滿足一個人的呼吸,材料的表面積需要一個足球場那麼大。
這根本無法投入到正常使用,這個分離氧氣速率,已經是材料短時間內的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