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時隔幾天周宇再次來到研發中心。
他坐在研發中心屬於自己的辦公室中,通知工業機器人專案負責人項祥來他辦公室。
周宇翻看著項祥的簡介。
項祥,男,漢族,年齡47歲,南開大學自動工程系副教授。
墨子對他科研實力的綜合評定是專家4級,絕對是能在機械這個領域排進國內前50名。
星火科技作為一個新公司,內部沒有利益集團存在,周宇又用人工智慧監管公司,沒有人因為自己的利益阻止公司改革,各個部門一直在持續完善制度。
研究中心本來評定科研人員等級為研究員與專家兩等18級。
隨著研究中心慢慢擴大,加入了知名的大學教授,甚至是某些領域的大犇,這種級別認證逐漸崩潰。
周宇就看到有很多人反饋這個制度有問題,還有人給他講了一則小故事。
10年之後,某專家因為資歷熬到7級專家,他本身的能力只是2級專家,難道要本身實力是5級專家的人給他打下手,待遇還不如2級專家。
出現這種結果,不符合周宇設立專家等級的初衷,他綜合科研人員的意見,經過改革之後,科研人員分級依然是兩等18級。
只不過這次級別晉升只能依靠自己的科研實力,沒有進步永遠在這個等級,退步還會降級。
評定科研能力由墨子建立模擬科研課題,根據評定人的完成度確定他的等級,除了入職三次評定取最高值,所有科研人員每月有一次重新評定機會。
專家1級相當於大學教授級別,研究中心最高的等級是田開院士專家6級,周宇偷偷評定過,最高的電磁學只有專家2級。
周宇自己是差在創新能力和知識的廣度,他只是偽學霸創新能力很差,全靠腦中科技樹苟著。
星火科技員工待遇統一為24級,12級以上享受公司配股。
周宇辦公室走進一位挺著啤酒肚,地中海髮型的中年人,他不像科研人員倒很像科級領導。
他坐在周宇對面,恭敬的說道:“周總您好,我是工業機器人專案負責人項祥。”
項祥緊張的看著周宇,他知道研究中心主任於振峰因為這個專案都被訓斥,面對周宇一直小心翼翼。
他可知道掌握科研資金審批權領導的難伺候程度,稍加不滿意整個專案就無法進展下去。
“你這身體一看就是亞健康,讓研究中心的醫師和營養師幫助你調理調理身體。”周宇建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