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行長親自召集並參加的銀行特別會議,竟然不是關於銀行業務的,而是關於品牌推廣,以及如何加強品牌的對外合作,這也是比較罕見的一場會議。
在會議之前,崔寧這邊,又安排了十幾個人,分別去往了龍都銀行的不同分行,辦理不同的業務為名,然後從品牌和服務的角度,進行了深度體驗和交回了各自的體驗報告。
崔寧拿著這份體驗報告,以及又透過各種渠道瞭解了銀行的一些業務,以及銀行面臨的一些問題,參加了這次會議。
說起來,崔寧既不是金融專家,更不是銀行的準客戶,財務的事情,包括自己究竟有多少錢,都不知道,也完全不會理財的一個人,參與這種會議,唯一的優勢就是基於對人性的瞭解,以及自己和員工體驗銀行服務的經歷。
會議開始,姜行長簡單的講話,也有場面話,也有乾貨,這就是大型企業的一貫風格,然後讓銀行內部的人先發言,談談自己對銀行品牌以及服務的一些理解。
銀行內部的高管,一個個低著頭,看著自己視線之內的筆記本,在沒有摸清行長的意圖之前,沒有一個人說話。
“既然你們不說話,那就讓我們的合作供應商說話了”姜行長說道:
“崔總,那你來說說吧”。
“好吧,那就以一個普通使用者的角度,談談我對我們龍都工商銀行的理解”。
崔寧首先講了自己的業務體驗,包括十個櫃檯開八個,然後中午還要關門,下午還要重新取號的事情,結論是三個字“反人性”。
“以我個人的感受而言,品牌重要的是人性的建設,哪怕銀行內部,真的很忙,需要整理資料,但是一定不能讓客戶感覺到,銀行店大欺客。
如果是我,一旦排隊人數過多,我一定十個視窗全部開放,然後還要在大廳專門安排人員進行服務,讓客戶感受到自己受重視。現在已經不是一箇舊時代,服務才能帶來價值,高高在上的銀行櫃檯時代,真的已經過去了。
我這裡還有一份十幾個人和使用者體驗,都是我們公司的員工親自體驗的。
其中有一個員工,要進行一個5000塊錢的取款,ATM機那裡在排隊,而櫃檯卻不忙,但是銀行經理卻說取款業務首選ATM機操作,關鍵是三臺ATM機,兩臺暫停服務,我的員工本來兩分鐘能辦完的業務,卻需要四十分鐘。
然後呢,取款5000元,不能一下子取出來,還必須要取五次,一次只能取一千,無論從技術還是便利的角度,真的都是多此一舉。
還有另一個員工,銀行卡丟失,想要辦一張同卡號的銀行卡,結果跑了三家銀行,都不提供這個業務,這無論是從技術角度,還是從使用者角度,都是極其簡單地,但是作為龍都最大的銀行機構,竟然不考慮使用者的感受和方便,一味的一自我感覺良好至上,這是我難以理解的。
我真的很擔心,2001年入市之後,一旦銀行行業向國際資本放開,我們的國有銀行如何面對競爭。
當然上面我說的幾個案例,都是從使用者便利和服務的角度,還有就是什麼叫做品牌?
一個銀行的品牌,實際上絕對不只是統一的LOGO和銀行裝修,這點我們銀行做的很好,畢竟我們財大氣粗,而且都是統一的裝修,以及考慮到安全需求。
但是品牌更多的是細節,以及於無聲處聽驚雷,比如說夏天這麼熱,為什麼銀行不放一個飲水機和一次性紙杯,在座的可以去一些服務類企業,去學習一下,比如說保險公司,看看一個保險人員,為了獲得一個使用者,是多麼不容易,而且多麼的用心。
我們之所以處處不用心,是因為壟斷,是因為坐在銀行裡,就有客戶上門,而且客戶還必須要辦理一些業務,如果反過來想,客戶也可以有不選擇我們的權利,那我們是不是應該有些壓力?
所以這一點來講,我強烈建議,在每次客戶結束後,在視窗建立一個服務評價按鈕,上面有滿意,一般和不滿意三個按鈕,如果一個工作人員的不滿意度超過50%,就一定是服務或者業務水平有問題,是一定要進行再教育,或者根據業務評定進行崗位再安排的。
當然,內部管理和競爭機制我無權過問,我要說的是,把用當回事,還有就是能自主辦理的業務,未來一定要可以自主辦理,這樣既節約了大家的時間,也節約了公眾資源,而且隨著技術的發展,我相信網上銀行等也會越來越普遍,就像是ATM機的普及,會極大的方便我們的生活。
對了,還有就是針對高階客戶,透過個性化和貴賓服務,來使客戶不斷的使用新產品,然後強化和顧客的粘性,讓客戶的市場價值最大化。
比如說,某些高階客戶,免排隊、專人服務、機場的VIP服務等,實現品牌的心理滲透”。
崔寧從人性的角度,分析和講述了自己的銀行品牌和服務觀點,姜行長聽得很用心,也一直在記錄,崔寧前後講了二十分鐘,然後有幾個在場高管的臉色很不好看,因為其中的一些板塊就是他們管理的部分。
等崔寧講完,姜行長裝作沒有看到高管的臉色變化,笑笑說道:
“崔寧的一番話,讓我懷疑我回到了十幾年前,計劃經濟時代,甚至是舊社會,那時候,銀行的門檻高的嚇人,尋常的老百姓根本不敢進去,然後辦理一個業務,要仰著頭看櫃檯和工作人員的臉色。
已經是2000年了啊,我們的很多服務還是以自我為中心,真是讓我很意外啊,雷副行長,你覺得崔總說的有沒有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