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龍國的崔寧,除了被蘇若晴親密的折磨之外,工作已經不僅僅是為了賺錢,而是真正的想著為國家和民族做一些事情,助力於東方文明的復興。
崔寧曾經在夢中窺探過未來,雖然只是點點滴滴的線索,但是崔寧相信這些線索,有著改變世界的力量。
想著夢中的場景,崔寧把第一個關鍵人物,牛亙從資料庫裡找了出來,而且要透過各種關係,第一時間牽線搭橋,從友誼到合作。
牛亙,1958年生於草原城市呼市。出生不久,為生活所迫,被生父母賣入養父母家。據牛亙親自描述“因為吃不起飯,親生父親開價50塊錢把我賣了。”
由養母撫養14年。1978年參加工作,成為一名養牛工人。
1983年進入乳業工廠,從基層幹起,直至擔任銀利集團生產經營副總裁(同時也是銀利創始團隊成員),成為“龍國冰淇淋大王”;1999年離開銀利,創立犛牛公司。
創業兩年來,憑藉自己對行業的瞭解,以及各路兄弟的支援,在泥濘中殺出了一條路,尤其是打出的廣告語“向銀利學習,為民族工業爭氣,爭創蒙城乳業第二品牌!”,已經成為行業經典。
看著坐在自己辦公室裡的牛亙,這個大半輩子和牛和草原打交道的漢子,崔寧心裡也是不得不佩服,從銀利到犛牛,同樣也是養父母養大的孩子,兩個人有著類似的經歷,同樣作為創業者,一個是企業,一個是文化公司,兩個人的見面,註定了一場與眾不同的緣分。
崔寧感受著一個未來企業家龐大的能量和血氣指數,想著夢中的一些記載,以及那些刊登著牛總的封面文章,不由得暗地裡為這個企業家祝福。
“崔總,果然好年輕”牛亙大手一揮,像是一個將軍一般:
“其實我暑假期間就來龍都了,大家都放假,做企業的不能放假,做小企業的更不能放假。
創業一兩年了,剛創業的第一年,我們犛牛一文不名,名列龍國乳業的第1116位,哈哈,因為我們從行業協會的資料瞭解,我們國家有1116家乳品廠,我們是最後一名。
但是當年我們就做到了3700萬,算是成了千萬富翁;
去年,實現銷售收入2.47億元,同業排名第11位,超越了1100多家同行。”
“牛總,你應該見了好幾家公司了吧”崔寧一貫的風格就是平靜中的大氣:
“今年看起來要大幹一場啊,你本身就是策劃大師,那你找合作公司的目的是什麼?”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這個道理我還是懂的”牛亙哈哈大笑:
“我之所以兩年時間做得還行,就是因為我瞭解牛奶市場,我有一幫兄弟,以及看到了我們國家乳品市場的前景。至於找合作公司,其他我也有幾個原則”稍微一停頓,牛亙說道:
“第一,就是合作公司的老闆必須也是甲方出來的,要在甲方有五年以上的工作經驗,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懂得市場,那些紙上談兵,或者從媒體、文化公司創業的,我基本都不會選,他們的策略和想法都不是真正能打仗的方法。”
“第二,我要求這家公司的成長速度也要相對比較高,因為我知道我的公司情況,成長速度一般代表了企業本身的內力,以及對資源的掌控力,以及企業的運氣。我們公司就是需要這樣一家公司,這樣的公司有銳氣,更有福運,這種氣息和我們公司目前的發展很相似。”
“第三,就是這家公司必須有幾家大型公司的服務經驗,或者說一定是能拿下大客戶的。這樣的公司一定不僅僅是有策略能力,而且在競爭中也有一套方法,能應對各種複雜的市場變化,滿足不同的市場需求。”
“第四,就是我個人的想法,這個公司的老闆最好的年輕一點,因為一旦滿足了以上我說的三點,然後企業老闆還很年輕,這證明這個老闆一定有了不起的地方,我畢竟在龍都大學待了半年,所以我對專業人士、對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還是有一些崇拜心理。
這世界不是有權人的世界,也不是有錢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成功從簡單的重複開始。年輕,又有智慧,又有掌控資源的能力,我想要這樣一家公司合作。”
“看起來我的公司正好符合你說的一些條件”崔寧不置可否的輕輕一笑:
“說起來,在整個龍國,包括龍都,很多公司都不滿足你的條件啊,特別是很多大師的策劃公司,你在銀利的時候業合作過,但是都不是甲方出來的。”
“該合作的時候還是會合作”牛亙點頭“但是這次我來龍都,是為了未來幾年的品牌成長,所以我要找一家滿足以上四點的公司,大家一起成長,畢竟小勝靠智大勝靠德,德說起來就是一個字,做起來可不簡單。”
“先把人做好,再把事做好吧”崔寧望著把草原寫在臉上的牛亙“去年做到了行業第11位,不知道今年牛總的目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