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寧首先講了一組大家基本認同的資料。
“我們都知道一句話,叫做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用在營銷學上,這句話很有代表性和意義。
也就是說,在現代社會中,大家普遍更願意傳遞和傳播不良的資訊,以及抱著各種目的把自己當成資訊和正義的傳遞者。
一個患者使用了產品,效果不錯,他最多會告訴三五個人,就按照五個人來說吧。
但是一個患者使用了產品效果不好,他會告訴20個人。
那我們來計算一下,如果有100個人購買了產品,有效率是百分之八十,就是有20個人效果不好或者不明顯。
那80個人乘以5,就是會有400人知道產品效果還不錯,但是依然會有,20乘以20,400人認為產品不好。
也就是說,至少我們的產品有效率要達到百分之八十,才能保證口碑的傳遞是對我們公平的。
如果產品有效率只有百分之七十,也就是說有三十個人認為產品不怎麼樣。
那好的口碑就是70乘以5等於350,而不好的口碑差不多是30乘以20等於600,壞的口碑完全壓過了好的口碑,這個比例對企業相當不公平,因為其實是百分之七十都有效,結果是大部分人認為企業的產品很差,這個比例算出來是600除以950是百分之六十三。
除了個別的隱私產品之外,這個比例相對是準確的,尤其是女性的產品,比如化妝品、美容產品、年輕態產品,女性一旦使用沒有效果,絕對會在自己的朋友裡面大肆宣傳,不要上當,我相信這是大部分女性的習慣,而且她自己會覺得這是做好事,避免朋友再次上當。
如果使用的好,除了和極好的朋友分享,而面對更多人,則會說自己天生的,底子好,以及老公對自己好,很少提使用的產品。
這就是人性,就是銷售上的致命問題,就是過於相信產品的功效,忽視了人際傳播和口碑的悲哀。
國內很多*,都是屬於這樣被消費者拋棄的,儘管他們的有效率接近百分之八十,儘管它們的產品不是騙人的,中華鱉精工廠也絕對不是隻有一頭鱉,我們行業的人都知道,這是媒體完全不負責任的胡說八道。
但是事實就是這樣打了企業的耳光,很無情,但是我們必須面對。更要面對的是有了新的媒體和傳播工具,比如萬維網際網路,壞訊息的傳播途徑、速度會更可怕,會遠遠超出25個人的人際圈,甚至變成250,2500,企業的產品有效率能保證永遠是百分之百嗎?
何況,隨著中華鱉精事件,三樹口服液事件,人們和主管部門對*行業總是戴著有色眼鏡,行業內又不缺乏害群之馬,這個行業的誠信指數真的不高,我們也不能一味的抱怨媒體和消費者。
說了這麼多,實際上是表明一個態度,不要過於迷信產品的功效和有效率,即使是西藥又能如何?三甲醫院又能如何?事故率依然不低,但是他們不會像*行業一樣,承受著不該承受的責難和質疑。
任何一個企業都解決不了口碑傳播的自然規律,所以改善睡眠也罷、年輕態也罷、潤腸通便也罷,都只是一個我們自認為的功效,這個功效的有效率和使用者的認知是完全不對等的。
所以一個事實是,除了三樹口服液因為廣泛的渠道和最早的人海戰術取得了巨大成功,其他的*基本上止步於十個億,超過十個億就是神話。
而可酷可樂的銷售額,1998年是188.1億魅金,按照去年8.2的匯率計算,就是1542億龍國幣。
而可酷可樂最早也是醫藥*,是治療偏頭疼的,但是發明人彭伯頓醫生窮死了。什麼意思?就是因為所謂的有效率和口碑。
你覺得可以改善偏頭疼,無論是真實還是偶然,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別人喝了沒有效果。
我們的產品也一樣,無論是改善睡眠,還是其他功效,如果執著於某一個功效,和最早的可酷可樂有什麼區別?”
雖然崔寧的話,在某個層次上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畢竟在座的都是銷售的高手,而且對產品的效果還有了解的,楊總第一個有些忍不住,插話說道:
“按照崔總的意思,我們就不能把產品當*賣,而是當快消品賣,是這個意思嗎?”
崔寧看看姬子瑜和史玉眾,以及楊總,笑了笑,然後使用磁場調節功能,分別和在場的所有人調了一下頻率,加強了功率輸出,然後繼續說道:
“楊總說的有道理,我們不能把產品僅僅當做*賣,但是也不能完全當做快消品賣,畢竟我們不是可酷可樂,不是復購率奇高一兩塊錢的產品。
所以我給大家講個真實的經歷吧”
崔寧講述了自己不會買禮物,不會送禮的故事,然後面對全場,說道:
“我相信在座的很多男同志,和我一樣,如果除了菸酒糖茶,真的不知道送什麼禮物好?你去超市看看,很多產品的禮品裝不適合送老人,而適合一年四季送禮的產品,幾乎沒有,除了所謂的水果,但是水果很多時候作為禮品太輕了,不夠上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