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夫勒的道路》是一幅法國19世紀初期畫家柯洛的風景名畫。畫面中,普通的鄉村道路在畫家筆下呈現出一片溫暖的詩意。他用透明的色調來表達天空、道路及兩旁的樹木、房屋,以精細的寫實筆法,來展示他所感受到的陽光反射的效果。
收到姜老傳遞的訊息,崔寧對羅浮宮油畫失竊事件做了一些研究,而這幅《塞夫勒的道路》為數不多的資訊,也被崔寧找了出來。
而崔寧也覺得很不正常的,則是1911年羅浮宮《蒙娜麗莎》被盜事件。
當姜老說《蒙娜麗莎》被盜,很有可能和《泰坦尼克號》有關的時候,崔寧也不由得感覺到了一些奇怪的東西。
《蒙娜麗莎》的作者是達芬奇,這是一箇中學生都知道的名字,但是他的傳奇遠遠不止教科書上那一點。
且不說潛水服、水下呼吸器,以及泰坦尼克號災難這樣的關鍵詞,會使人浮想聯翩,就是達芬奇本人的真實經歷和發明,也使人目瞪口呆。
僅僅從發明的角度,達芬奇的發明就超越了人類對發明的想象:
作為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位畫家,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美術家、雕塑家、建築家、工程師、科學家、科學巨匠、文藝理論家、大哲學家、詩人、音樂家、和發明家。
在領域天文。達•芬奇對傳統的“地球中心說”持否定的觀點。他認為地球不是太陽系的中心,更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一顆繞太陽運轉的行星,太陽本身是不運動的。
達•芬奇還認為月亮自身並不發光,他只是反射太陽的光輝。他的這些觀點的提出早於哥白尼“太陽中心說”。甚至在當時,達•芬奇就幻想利用太陽能了。
在物理學領域。達•芬奇重新發現了液體壓力的概念,提出了連通器原理。他指出:在連通器內,同一液體的液麵高度是相同的,不同液體的液麵高度不同,液體的高度與密度成反比。
他發現了慣性原理,後來為伽利略的實驗所證明。
他認為一個拋射體最初是沿傾斜的直線上升,在引力和衝力的混合作用下作曲線位移,最後衝力耗盡,在引力的作用下作垂直下落運動。他的這一發現使亞里士多德的落體學說產生了動搖。
他發展了槓桿原理,除推匯出作用力與臂長關係外,還算出了速度與臂長的關係。他指出了“永動機”作為能源的不可能性。
達•芬奇還預示了物質的原子原理,形象生動的描述了原子能的威力:“那東西將從地底下爆起,……使人在無聲的氣息中突然死去,城堡也遭到徹底毀壞,看起來在空中似乎有破壞力。”
在醫學領域。達•芬奇在解剖學和生理學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認為是近代生理解剖學的始祖。
他掌握了人體解剖知識,從解剖學入手,研究了生理學和醫學。
他最先採用蠟來表現人腦的內部結構,也是設想用玻璃和陶瓷製作心臟和眼睛的第一人。
他發現了血液的功能,認為血液對人體起著新陳代謝的作用。他說血液不斷的改造全身,把養料帶到身體需要的各個部分,再把體內廢物帶走。
達•芬奇研究過心臟,他發現心臟有四個腔,並畫出了心臟瓣膜。他認為老年人的死因之一是動脈硬化,而產生動脈硬化的原因是缺乏運動。後來,英國的威廉.哈維證實和發展了達•芬奇的這些生理學成果。
在建築學領域。達•芬奇表現出卓越的才華。
他設計過橋樑、教堂、圓屋頂建築和城市下水道。
在城市街道設計中,他將車馬道和人行道分開;設計城市建築時,具體規定了房屋的高度和街道的寬度。米蘭的護城河就是他設計和建造的。
他還研究過水利工程。達•芬奇對水利學的研究比義大利的學者克斯鐵列早一個世紀。
為了排除泥沙,他作了疏通亞諾河的施工計劃。他設計並親自主持修建了米蘭至帕維亞的運河灌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