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萬星龍和姬子瑜,也商議了一下要買房子的事宜。崔寧還有件大事,就是去另外一個公司,也是給海藍提案的公司,拜訪對方,並談談海藍每年幾個億廣告費的問題。
據於金龍董事長所說,這是一家小公司,包括這次海藍提案也只去了兩個人,而且案例也都是一些小客戶,但是做事非常認真,而且有著一套非常完善和相對科學的品牌分析系統,對於任何品牌來說這都是很珍貴的模型和財富。
這家公司在東五環外,靠近龍都廣播學院附近。
崔寧打車到廣播學院,然後問了好幾個同學,終於在龍都廣播學院的西門,一個類似活動板房的地方找到了這家公司的地址。
是真的活動板房,就在廣播學院門口的一條街上,這條街大部分是小吃店和咖啡館,以及影印店和傳呼店。
1998年的龍國,傳呼機是大學生最流行的通訊工具,用得起手機的人還不是很多。
門口就掛著一幅明顯是經過設計但是看上去很破敗的公司標誌,以及相應的門牌號,怎麼看也不像是一家正規的公司。
也不知道這個老闆怎麼想的,就把這個地址發給了海藍,是對專業的自信?還是一種自暴自棄的心理?
崔寧感受到一種混亂的氣息,以及廣播學院裡朝氣蓬勃的文氣,對這家公司也有一點好奇。
敲門,開門的一看像是廣播學院的一個學生,也只有20歲左右樣子的一個女生,當然了,公司的辦公室一覽無餘,只有二三十平方的樣子,放著幾張辦公桌和電腦,看上去很是寒酸。
與其說這是一家公司,不如說是一個工作室更為合適。
而就是這樣一個工作室,在幾十家給海藍的提案中,卻是取得了很高的分數,遠遠超越很多大公司,甚至國際公司。
可見品牌文化傳媒行業,智慧和思路的力量還是很巨大的。
崔寧問道:“你好,請問你們孫總在嗎?我是一個企業,朋友介紹的,想找他合作一個專案”
女孩子回答:“孫總出去了,現在公司就我一個,我是公司的實習生,也是廣播學院的學生,要談什麼合作,可以和我簡單說下嗎?等孫總回來我跟他彙報”
“這樣子,那孫總什麼時候能回來?”
“這個…真不知道,最近孫總家裡好像有點事,很少過來”
“哦,那孫總的公司怎麼就你一個人在這裡?其他人呢?”
“不是一個人的,我們……還有其他員工,有實習的,也有去做市場調研的,公司有十來個人呢,我們孫總還發明瞭一系列品牌研究的工具和方法,在很多學校、以及給很多企業都服務過呢,很多企業家的評價很高,相信你應該也聽說過吧”
“我知道你們公司和孫總的一些事情”崔寧向著小姑娘笑笑“我給孫總留個電話吧,等他來你告訴他,有個一百來萬的小專案,朋友推薦找他,如果要是合適的話,很快就可以籤合同”
“好的好的,那怎麼稱呼你呢?”
“我在紙條上寫了,我叫崔寧,讓你們孫總儘快聯絡我就好。”
第三天上午,崔寧接到了孫總的電話,並且約在了孫總的辦公室附近的一家咖啡店見面。
孫總名字叫做孫克然,三十五六歲的年齡,但是看上去很是憔悴,眼睛裡面都是血絲,包括穿著也不像一個企業負責人,更像是一個幾年前的老教師。包括很認真的看了看酒水單,點了一壺二十塊錢左右最便宜的茶水。
“崔總您好,我是孫克然,聽說你那邊有個專案要和我合作,您是聽朋友介紹的我是嗎?”
“算是朋友介紹”崔寧看著一臉憔悴的孫克然“不過你的公司很小啊,加上你最近是不是家裡有些事情,如果有專案,能夠確保執行嗎?”
“只要不是大型活動,品牌和廣告的絕對沒有問題的”孫克然拍拍胸膛:
“我原來是廣播學院的老師,辭職出來創業,但是還兼著一些課程的,學院對我也很照顧,家裡的事情呢,也沒什麼…沒什麼大事,而且有幾十個學生也都可以參與一些品牌專案。
因為我研究品牌的過程中,用十來年時間,發明了一套品牌管理的資料模型和工具,服務了一些企業,我的學生們也都很願意學習,他們也都可以參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