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2012前傳> 第零一一七章 有多少變遷 一座座宮殿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零一一七章 有多少變遷 一座座宮殿 (1 / 3)

恍然間,彷彿過了千年,崔寧從一場超級震撼的電影中醒了過來。

抬頭看,月圓之夜星星稀疏,而龍一、龍大和萬星龍三個人大眼小眼的看著自己。

“什麼時間了?”崔寧醒醒神,從歷史中走了出來“你們都看見了什麼?”

萬星龍又低頭看了古井,“已經過了快兩個時辰了,我們三個早就醒過來了,然後看你還在入神,就沒有打擾你,那證明你肯定比我們看到的多”

龍大和龍一也是有些回憶的樣子“像是一場電影呢,我們倆看到的差不多,李世民和李玄霸兄弟倆,他們倆應該也是雙胞胎,但是卻有著不同的命運”

“我看到的是沈萬三的一生,如何成為了富可敵國的商人,以及建立南龍都城的故事”

“沈萬三的聚寶盆什麼樣子”龍一很感興趣。

“沈萬三可真的沒有聚寶盆,但是他有著超越時代的智慧,當然,是我看到的,不知道是不是歷史的真相”萬星龍說道。

沈萬三在龍國曆史上可以說是一個傳說,一個真正白手起家富可敵國的人。可是他如何發家的,正史上並沒有任何準確的記載。

第一種說法,據《周莊鎮志》記載,當地有一富商,名叫陸德源,他是沈萬三的老東家,非常欣賞沈萬三的聰明才智,他晚年膝下無子,又怕鉅額財富樹大招風,看破紅塵的他將幾代人積累的資產全部贈與沈萬三。

另外一說是當年沈萬三的父親舉家遷至湖州南潯鎮,開發了當地大片被撂荒的肥沃土地,由於江南地區多雨,當時沒有先進的排澇技術,所以農田常被洪水淹沒。

沈家掌握了一種效率極高的排澇技術,遂收購他人的農田進行耕作,因此積累了一筆不小的財富。

當家後的沈萬三明白僅靠祖輩積攢的產業,遲早坐吃山空。他不再滿足於純粹的農業耕作,元末的天災人禍橫飛,農田由於各種不可抗力因素無法持續耕種,也無法給農民帶來穩定的收入。

農民為了換取糧食,躲避戰亂,亦或是繳納官府沉重的賦稅,只能以低廉的價格把農田賣給地主。

江南是當時最為富庶的地方,早在南宋便有“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而這個地方的賦稅也是最重的。

沈萬三在擁有越來越多的田產之後,召集佃戶,出租土地,僱傭農民,而且發放利滾利的高利貸。

而要想富可敵國,僅靠封建地主一種身份是遠遠不夠的。

沈萬三面朝大海,視察一艘艘裝滿貨物的大船,心中的藍圖早已鋪展開: 他要把經商的航道開闢到南洋甚至更遠的地方。

他的船隊輾轉於各大碼頭,在海上劈波斬浪,終於來到南洋。 龍國的瓷器、絲綢、茶葉、紙張在那裡很是暢銷,而沈萬三也廉價收購他們的胡椒、香料等,這次航海遠行在短時間內為他聚集了鉅額財富。

更大的意義在於加強了海洋兩岸的物資交流。 我們知道明朝的造船、航海技術已經十分先進,後來朱元璋的兒子朱棣派遣鄭和下西洋,也只是去“宣揚國威”,把東西白白送給人家。

沈萬三的想法無疑是具有前瞻性的。 大明王朝建立之後,聽說朱元璋想要修建城牆,原本一直輸送物資給張士誠的沈萬三見風使舵,主動找到朱元璋,說自己願意拿出資產為君分憂。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