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2012前傳> 第零零二三章 龍國有故事 菩薩或神仙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零零二三章 龍國有故事 菩薩或神仙 (1 / 2)

諺語云:“有心無相,相逐心生;有相無心,相隨心滅。”這句話說明:一個人的相貌是會隨著他的心念善惡而改變的。

縱使一個人現在已經有了兇惡的面相,可是他卻經常起慈悲心,那兇相不久便會轉化為吉相。

反過來說,縱使他現在滿臉福相,如果他不知行善積德,經常起貪愛和憎恨的念頭,那福相便會逐漸消失。所以,心是面相的樞紐,看相不如看心。

關於因果、以及心相的著名故事,龍國曆史上流傳已久的就是唐朝的裴度,一個宰相的發跡史。

唐朝中書令晉國公裴度,未發跡時又瘦又小,相貌也不夠貴重,多次在功名場上受挫。連他自己都感到很疑惑。

正好洛中有個相面先生,很被達官貴人推崇。

裴度便特意造訪問命於他,相面先生說:

“郎君的相貌神采,稍異於常人,相書沒有描述。郎君若不能發達致貴,就會餓死。

然而,如今還看不出你有什麼特殊能發達致貴之處,可另日來訪,別鄙視粗蔬糲食。等十來天后,我給你仔細看看。”

裴度答應後,幾次前往,都因有朝客在相面先生處,只好先去遊覽香山寺。

當裴度徘徊在走廊和側房之間時,忽然看見一個穿素色衣服的婦女,把由丹黃色貼身單衣系成的包袱放在寺廟的欄杆上,祈禱了很長時間,又擲茭問兇吉,叩頭瞻拜後離去。

過了一會兒,裴度看見那件包袱還放在原處,知道是那個婦女遺忘了,想追去送給她已經來不及了,裴度料那婦女一定會再來,於是就把包袱收起來。可等來等去,等到太陽落山了,還不見婦女來,裴度只好把包袱帶回到住處。

第二天早晨,又帶著包袱去了老地方。寺門剛開,就看到昨天那個婦女急急忙忙跑來,茫然失措,又惋惜長嘆的樣子,好象有什麼意外的災禍。裴度就跟上去問她出了什麼事。

那婦女說:

“我的父親沒有罪被拘押起來,昨天求得貴人給我二條玉帶,一條犀牛帶,放在用貼身衣服裹成的包袱裡,價值一千多串錢,打算用來賄賂管事的,不幸在此丟失,我老父親就要大禍臨頭了。”

裴度很憐惜她,又仔細地追問那東西的顏色,都說對了,就還給了她,婦女哭著拜謝,請裴度留下一條,裴度卻頭都不回地走了。

不久,他到相面先生那裡,相面先生仔細審看後,臉色陡變,驚歎道:“這種面相一定是你有陰德上身,前途不可限量,這不是我所能知道的。”經過再三詰問,裴度才把前幾天的事告訴了他。先生感慨萬分,說這是陰功積善所至。

那一年,裴度便考取進士,由於官運亨通,過了十多年,他升任“博辦大學士”(相當於今天的大學副院長,不久,又升為首相。

他升任首相的經過非常曲折:裴度起初奉朝廷的命令,出使蔡州,向諸軍宣達政令,回到朝廷後,裴度向朝廷呈奏攻取叛賊的書狀。

王承宗和李師道等叛賊計謀阻擾蔡州的援軍,因此暗中潛伏京師,刺死掌握大權的重臣,而且首先殺害了宰相武元衡,下一個目標就是裴度。

他們三度用劍襲擊裴度,第一劍,砍斷了鞋帶,第二劍刺中裴度的背部,卻只劃破了他的內衣,第三劍輕微刺傷裴度的頭部,恰巧他戴了氈帽,所以劍傷不深。

正當叛賊追殺裴度時,裴度的隨從王義,抓住叛賊而呼叫,叛賊回身用刀砍斷王義的手,裴度才能逃脫。由於裴度逃走過於倉促,不小心掉落溝壑中。叛賊以為裴度已經死了,所以才舍離而去。使裴度活了下來。

皇上說:“裴度能夠脫險,全是天意(其實是他的福報!”於是命令裴度為“淮西招討使”,而平定了淮西的內亂,並且封他為“晉國公”,經常奉命出使邊地諸國。

而當時四夷的君長,一定會詢問裴度的年齡相貌,由此可見龍國和夷族對他是多麼敬畏和佩服!裴度事奉四位皇帝,始終表現了很好的品德。

他有五個兒子,也都被朝廷賜封爵位。

為什麼裴度還玉帶這件事能使他轉短命為長壽,變貧賤為富貴,而且得到這麼大的福報呢?因為君子和小人的差別就在一個貪念。裴度的心比較清淨,不但對他人所遺失的貴重物品無動於衷,即使生死的問題,他也能置之度外。

裴度心量寬廣,所以福德也廣大。如果他真的以歸還別人的遺物,心中一直慶幸自己擁有很好的德行,甚至向人大肆吹擂,那麼他所得到的福報也就微少了。

從心理學的層面來說,每個人的面相都反應著其相對應的身體和心理的狀態,比如一個身體健康、身心愉悅的人,其通常在相學中都天庭飽滿、紅光滿面、神采奕奕。

相反,一個身體有病,或者苦惱憂愁的人通常愁雲密佈、眉頭緊鎖,其多半是很難有順心的事。眼界即是心界,而面相即為心相,相由心生就是這個道理。

當然,崔寧對於玄學、因果和宗教更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