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媒體還需要時間發酵,第二天才能知道一切的進展。
而油土鱉上,早就炸裂了。
有一個華夏男人,他在柏林電影節上,來來去去走了四次領獎臺,又在領獎臺上,創作出了一首《命運》來。
他在臺上的騷操作,甚至於超過了柏林電影節本身,甚至於超過金熊獎還有銀熊獎。
以至於後來上臺領獎的最佳電影金熊獎的導演熱度都沒有李雲這麼高。
這個,在柏林電影節上,拿了最佳編劇,最佳配樂,最佳導演,還分屬於三部不同電影的華夏男人。
他的名字,登上了谷歌的熱搜,登上了油土鱉,臉書的熱搜。
這個男人的名字,他真正的以一種奇特的步調,走進了絕大多數海外人們的視野裡。
似乎用一種奇特的方式,在告訴全世界。
他來了。
沒錯,李雲他來了,他又走了。
在柏林電影節結束後,李雲很想逃也似的逃離柏林。
在柏林電影節上一堪稱壓迫眾生的操作,在李雲本人看來是相當的操蛋且違背原則。
在電影節上的一操作,讓他幾乎成為了柏林家喻戶曉的人物,別說進酒店出酒店了,走到路上都有大鬍子來要簽名。
李雲的心好累。
真的好累。
感覺自己目前在柏林的名氣比在橫店還盛,到處都是找自己簽名的老哥老姐,還有一些合照的。
原本李雲來橫店是想感受一下不戴口罩不戴墨鏡的正常人生活,如今嘛泡湯咯。
對此,李雲只能表示光速買票回橫店得了。
“天啊,李先生,估計現在整個歐美娛樂圈沒有人不認識你了吧。”
郭傑克對此倒表示非常的高興,甚至於還有些小榮幸。
“我現在只想回國了。”
李雲表示心太累了,癱坐在酒店的椅子上,一臉的想要放棄思考的樣子。
“噢噢噢,李老師你是想要回去拍電影嗎?”
郭傑克雙眼中的崇拜之火熊熊燃燒著。
一般人在迎接這樣的榮光時,應當是喜悅的,愉悅的。
但李雲不同,李雲在得到了那麼多的榮譽後,依然是一副風輕雲淡的樣子,似乎還有些困擾的表情?
為什麼他會困擾呢?
郭傑克想到了李雲曾經在領獎臺上說過的一句話——我們導演,更應該出現在幕後,而不是在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