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葉琛也不再搭理林俊這個叛徒,而是轉身對自己的擁簇們說道:“現在我們的支持者那麼多,趕緊多發幾條微博,順便打幾個廣告。”
難得有那麼多的流量,不恰一點真的是對不起自己
“網路,毒害兒童。”
“看三體這種網路,不如看看梁勇大師的飛來去之,同樣描寫的是宇宙星辰,但比網路多了內涵,傷痕,悲痛,時代的要素”
“百花園子,李成在大師的心血鉅作,描寫了時代背景之下的傷痕,悲痛”
“葉琛老師的白狼貓狗才是巔峰之作,其中蘊含的內很傷痕和底蘊,不比最近鬧騰的什麼三體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
葉琛為首的幾個傳統文人們開始在網路上搞起了事情來,三言兩語不是在抨擊著網路就是在為自己打廣告。
當然,攻擊三體還是有很大的市場的。
一些自詡高雅,只看紙質書不看網路書的人開始無腦站出來挺他們,無論他們說的話是否是出於自己的利益胡謅,彷彿只要站在了傳統文人這一邊,自己就是高大上的文人了。
他們沒看過三體,也沒有了解過三體,僅僅只是因為三體這本書是連載在終點上,是一部網路,就能引起許多人的反感。
這並不是孤例,有許多質量不錯的網路,同時兼具娛樂性還有嚴肅性,卻因為載體的問題被別人唾棄,辱罵,甚至那些人連看都沒有看過就得出這本不行的結論。
這是很嚴重的偏見。
但這偏見似乎在文藝界又是顯而易見。
網路界開始節節敗退,拼命抵抗的網路作者們終究還是難頂。
一些心灰意冷的網路作者們開始自閉起來。
碼字碼字,網路上的喧囂也影響不到他們的稿費,畢竟噴的人和讀者可不是一個群體。
他們愛喜歡喜歡,不喜歡隨便吧。
於是乎,隨著這些被打到自閉的網路作者們的退卻,網路的聲音越來越小。
而葉琛的簇擁者的聲音,越來越大,甚至還有許多根本沒看過三體的卻號稱看過,言之鑿鑿的表示三體就是一部炒作起來的可笑作品這類人主要集中在某乎。
甚至於,有很多人知道這是某乎個別人士花三分鐘編出來的故事,卻依然簇擁狂歡。
人們只會去相信願意相信的事情。
眼看著,葉琛的輿論大軍壓境,卻突然有一條訊息橫空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