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他媽說這是一部喜!劇!片!的!誰!他!媽!說!的!”
“這是他媽!的!誰說的!”
紙終究包不住火。
《我不是藥神》的喜劇片騙局終究還是在第二天的時候被打破了。
無數評論鋪天蓋地的開始控訴,罵人,罵天罵地,罵李雲,罵那些評論,還有看起來像是萬惡之源的肖宇寧。
然而,大家在噴的同時,卻在豆瓣給這部電影打出了五星的評價。
罵著最難聽的話,打著最高的分。
雖然他們是被喜劇片的殼子‘騙’進去的。
但他們卻無一例外的,被這部電影給震撼到了。
“原以為是喜劇,結果卻讓我笑著流淚,全片圍繞著“藥”做文章,透過小人物的視角、透過頗具現實意義的劇情,以小見大,引申出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我無法用語言去形容這部電影的劇情。值得一提的是李雲飾演的病人呂受益,不光是整部影片的串聯者,更是透過那舉手投足間的病態,那病床上的呻吟,那份對家人的不捨,讓觀眾牢牢記住了他,現在,沒有人能質疑他的演技,沒有!”——影評人肖宇寧。
“在這部電影中,除了增加戲劇性的假藥販子張長林這一角色外,其實沒有絕對的反派,《我不是藥神》所展現的高價藥問題,在現實中其實遠比電影的矛盾更加尖銳複雜。高價藥的背後是藥企付出了海量資金與時間成本才獲取的成果,起訴仿製藥販無可厚非,警察打擊販賣違規藥品的人也是依法辦事,即便是如今的印度,在世界越發重視保護專利權的當下,印度仿製藥也面臨著不小的危機挑戰,是什麼造成了這樣的結果?電影裡有一句臺詞我印象很深刻...那就是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病,那就是窮病。”——金鷹網。
“老實說,為了這部電影我刷了10遍,我把票曬出來...接下來我為大家整理一下藥神的彩蛋和隱喻,這也是李導鏡頭藝術的體現,比如說呂受益和程勇的第一次見面和最後一次見面都讓程勇吃橘子,這是一種前後呼應,在這裡,呂受益的身體狀況和程勇的心態都有了兩極翻轉的改變,程勇第二次去印度的時候遇到了一尊佛像,是印度的主神溼婆,他象徵著毀滅和重生,暗示了呂受益的去世和程勇的重生,另一尊佛像是大暗黑天,在印度神話中是藥神,代表著主角程勇將成為藥神。”
“劇裡,曹冰和進口藥醫藥代表握手時,一滴血沾到了醫藥代表手上,這象徵著進口藥在吃著人血饅頭。”
“電影中口罩也是一種細節,象徵著普通人和病人之間的隔閡,在電影的進行中,除了呂受益在內的主角團病人以外沒有摘下口罩的病人,然而在最後勇哥入獄時,那十里長街送行的病人們,卻摘下了口罩...”
“這部電影最諷刺的地方還是,張長林他賣麵粉糰子十幾年沒被抓,但賣有療效的藥時,卻光速入獄...因為賣麵粉糰子不犯法,賣藥犯法!”
知名微博影評博主洋洋灑灑的寫了一大堆。
在兢兢業業的分析彩蛋,讓人大呼牛逼的同時,也在欽佩李雲的才氣。
他的劇情,他的鏡頭語言,他的演技,他的音樂。
很多之前不知道李雲的吃瓜群眾,看完這些後都驚呼,難怪李雲上熱搜就好像吃飯喝水一樣。
這水平,真的讓人不得不服氣。
“《阿修羅》還是一如既往的爛啊,不愧是你,魏羨大導演...”
從電影院裡出來的李雲打了一個大大的哈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