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主考官盯上,李逵根本就不在意,他的仇人多了去了,誰見那個報仇成功了?
至於李清臣,用黃庭堅的話來說,這是個極端自負的傢伙。水平有,心眼也足夠小,但有一點很不好,就是手段太上不了檯面。
如今李清臣成為這一科的主考官,對於蘇門來說,確實非常不利。
但是黃庭堅也有辦法,這個辦法就是讓李清臣找不到李逵等人的蹤跡,發現不了他們的卷子,糊名謄寫制度李清臣絕對不敢破,只能乾瞪眼。至於蘇過,蘇轍做事的風格圓滑,肯定不會挖個坑讓親侄子往下跳的。
蘇轍要沉穩的多,也善於籌謀,黃庭堅相信蘇過在蘇轍跟前,自家做叔叔的肯定不會給親侄子吃藥。
上一科蘇過落榜,其實並不能怪蘇過的才學不足。而是因為蘇軾在京城。
教兒子打基礎,融會貫通,磨練文章,這些蘇軾都很合格。但對於科舉,蘇軾卻一點都沒有方向。也不是沒有方向,主要是蘇軾覺得隨隨便便就中進士了,不中,就是黑幕。而大宋的科舉制度很完善,他不覺得有人會給他整個黑幕出來,故意針對他。
於是,文章的側重面就出現了問題。
當時宣仁太后還活著,沒有人回去吐槽保守派的過失,以古諷今。
問題是,蘇軾之前還拜訪了王安石,倆人冰釋前嫌,又得罪了司馬光等人,立場已經動搖的差不多了。導致蘇過在文章上沒有注意會引起主考官不喜歡的字句出現。主考官不喜歡,自然沒有了被取士的機會。
且不論蘇轍如何給蘇過授予科舉經驗。
黃庭堅對李逵和範衝倆人是很上心的,他甚至列出了數個計劃。
按照李清臣文章的喜好,他是崇古派且不說。但唐代的兩大文宗,韓愈和柳宗元的文章是截然不同的兩個風格。
韓愈師古,崇尚從仁德之中尋找大道根本。
而柳宗元呢?
他文風樸實,更多的是諷今,從時政入手,對當今的時局進行論述。
都是需要被仰望的大能,但這兩種風格的文章,卻在寫起來是截然不同的風格。前者可以辭藻華麗,用駢文的方式,如同長虹貫日般直問本心。後者卻會更加註重質樸的文字,將百姓的疾苦直面士人,痛刺時政之弊。
李清臣的文章更崇尚柳宗元的風格,這也是大宋從仁宗中後期開始,讀書人對時政更加註重的原因。同時也是考驗一個讀書人對施政才能的衡量。
為此,黃庭堅還特地給他們兩個特訓了半個月。
當時的黃庭堅意氣風發,大有暢談風雲的豪放感,但一開口,卻讓李逵和範衝都感覺很不好。
黃庭堅首先指出的範衝“元長,你的文章辭藻華麗,根基穩健,頗有翰林之風。”這原本是一句好話,翰林就是要作風嚴謹,尤其是在治學方面。
因為翰林院不僅僅是給皇帝起草命令那麼簡單,同時還會有編撰史書的重任。所以,穩重是翰林院最為看重的治學風格。
但這些對範衝來說,是很明顯的標籤,黃庭堅果斷道“改了!”
範衝都快嚇傻了,改,只有半個月時間讓他改文風,這不是要他的命嗎?
可是黃庭堅理由十足道“元長,你應該清楚今科主考是李清臣,這位做主考,要是旁人也就算了,但你爹得罪過他,你的文章特點越鮮明,越會被他盯上。要是前幾科,你的文章根本就不需要改變風格,妥妥的中了。但今科不成,李清臣要是看到你的文章,肯定會黜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