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眉山蘇氏,蘇允最賢> 第三百五十一章 人的名樹的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五十一章 人的名樹的影! (1 / 5)

梅埛一聽,情不自禁便站了起來,臉上不知道什麼時候堆上了笑容,與三人拱手道:“來來,請坐,請上座,來人啊,上茶,上好茶!”

見得梅埛這般作態,周行己三人不由得心下莞爾。

剛剛進來的時候,梅埛也不算倨傲,相反還算是頗有禮貌,但哪有這般熱情。

果然是人的名樹的影,有先生蘇允這杆大旗在,他們做事可就方便多了!

讀者朋友們可不要覺得梅埛此人沒有風骨,實際上換了誰都是一樣的。

梅埛雖然自己身家鉅富,佔據了洛陽文化產業的半壁江山,甚至與洛陽諸多權貴有所往來,但這樣的一個人,便可以漠視大宋朝的樞密副使、翰林學士麼?

當然不能。

蘇允在朝廷上雖然被人所忌憚,且有意無意的將其排除出核心權力圈子的意思,但職責在身,就算是高太后再怎麼防著蘇允,蘇允依然是當朝最有權勢的幾個人之一。

這源於蘇允身上官職的迭加效應。

樞密副使加上翰林學士這兩個官職迭加產生的權勢影響力不是單個可以比擬的。

樞密副使是宋代樞密院的副職長官,與樞密使、知樞密院事等同為軍事決策核心成員。

樞密院主管全國軍務,包括調兵、軍籍管理及邊防要務,其地位與中書門下(宰輔機構)並稱“二府”,分掌軍政大權。

樞密副使雖為副職,但因參與機要軍事決策,權勢僅次於宰輔及樞密院正職,尤其在戰爭時期影響力顯著。

而翰林學士作為皇帝近臣,負責起草詔令、備顧問,被稱為“內相”。

其地位超然,可直接影響皇帝決策,甚至左右宰輔任免。

例如錢惟演等翰林學士曾透過密謀左右宰相人選,成為皇權制衡外朝的重要工具。

翰林學士院獨立於外朝官僚體系,常以“鎖院”方式秘密起草詔書,權勢在文官體系中僅次於宰輔,且因接近皇權而擁有隱性影響力。

當然,蘇允這個翰林學士因為不太受當權者高太后重視而權力不顯,但這個只有核心圈的人才會知道,又豈是梅埛有資格知道的。

而在梅埛看來,一個官員同時擔任樞密副使與翰林學士,則兼具軍事決策中樞與內廷機要雙重職權。

而這種組合罕見但極具威懾力!

一方面透過樞密院參與國家最高軍事部署,另一方面透過翰林學士身份直接影響詔令制定與人事安排。

可以說,蘇允的權勢可能已經超越普通宰輔,接近宰相兼樞密使的頂級配置。

在大宋政治傳統裡面,能夠被這麼授官的人,基本上都是皇帝眼前的大紅人,是皇帝用來執掌朝政的心腹,真正論其權勢,實際排名可進入中樞前三位,僅次於宰相與樞密使!

而且再往深裡想一想,大宋的政治傳統裡有“文武分權”“內外相制”的常規框架。

但蘇允在擔任樞密副使這個軍政要職的時候,還擔任了可以制衡宰執的翰林學士,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蘇允已經突破了“文武分權”“內外相制”的常規框架啊!

當二者職權集中於一人時,其地位可突破宋代,形成類似“副相+軍事副統帥+皇帝機要秘書”的三重權威,實際權勢排名可能超越單獨任職的宰輔,僅次於皇帝與宰相!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