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允趕緊起身致謝,鄧潤甫雖然更多是想要將他培養成一個可以為他分憂的牛馬,但蘇允也是混過職場,一個前輩能夠這麼做,其實也是抱著好心在做的。
不過,鄧前輩您可能還得多忙活忙活,畢竟我現在的情況……嘿嘿,估計高太后可不會讓自己接觸這些東西。
鄧潤甫走後,蘇允倒是沒有辜負鄧潤甫的期待,將這些過往的詔書一一看了起來。
一來麼他是為了熟悉一下詔書的格式用詞之類的東西,二來則是對裡面的內容感興趣。
這些詔書乃是大宋朝最為核心的施政內容,從中可以窺見一些邏輯。
章惇雖然對蘇允耳提面命教了不少的東西,但對於這麼高層的東西,依然需要自己去慢慢揣摩。
反正蘇允也不著急,現在時間多得是,慢慢看慢慢學便是。
他的確是需要些時間來沉澱一下自己,去思考一下未來的方向。
從入仕以來,他的經歷也是足夠的豐富精彩,從開封府到西北邊事,見識到了大宋官場的腐敗與無能,見到百姓的困苦,亦是見到軍隊的腐朽,當然,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大宋從上到下的腐爛。
一語以蔽之,便是豎子不足與謀!
小皇帝哲宗倒是個可造之材,但身體太弱了,比他父親還短命,只能活到二十五六歲,而親政的時間也就六七年時間,六七年時間能幹什麼事情?
而之後便是徽宗那玩意上臺了,更是將天下搞得一團糟。
對於蘇允這個提前知道歷史的人,這種抉擇是很痛苦的。
若是撒手全部不管倒也罷了。
但是他現在已經是身在局中,便需要去面對這個現實。
西北最後一戰,便是他想要留下一條路子的嘗試。
這條路指的是什麼,當然是在軍中的根基。
接下來二三十年,高太后執政八九年,哲宗執政六七年,然後便是徽宗時代。
若是西北最後一戰大勝,直接打斷西夏的脊樑,那麼自己便可以留在西北繼續深耕,只要給他幾年時間,便可以打造一個利益共同體,一旦到了忍無可忍之時,還可以放手一搏。
但是蘇允分明是低估了宋朝文官武將的無能,那麼好的局勢之下,竟然還能夠讓西夏給翻了盤,如之奈何?
當下這種情況,想要在朝堂上破局,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小皇帝太小,權力都在高太后的手上,高太后對自己又是十分警惕,不肯讓自己沾染權力,這對於蘇允來說,似乎已經是一個死局。
似乎當下只有一條路,便是蟄伏等候小皇帝長大親政,然後再做些改變。
但這條路依然很難走通,哲宗若是能夠多活十年,說不定能夠做成一些事情,六七年時間,太短了!
蘇允思前想後,將鄧潤甫送來的文書都給看完了,但依然找不到破局的想法。
作為一個先知者,蘇允因此感覺到痛苦,因為在二三十年後,一億多的老百姓將要齊齊墮入煉獄之中,而他這個先知者卻找不到破局的方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