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頊難啊!
他在孫思恭說了大話,說什麼漢武帝能讓十七八歲的霍去病封侯,他如何就不敢,但話才剛出口,立馬大功勞便來了。
當然,不當回事也沒問題,反正孫思恭是內臣,輕易不會將這些話給洩露出去的。
但有功不賞,而且還是天下人皆知的大功勞,若是不賞,豈不是坐實了他趙頊忌憚臣子的名聲?
但要封賞,現在已經有許多人在嚼舌頭,說什麼蘇允太年輕,卻已經是身居高位,再這般下去,終會封無可封賞無可賞,屆時功高蓋主如何如何。
趙頊感覺到了為難,但他當了皇帝也有許多年了,自然知道該當如何處理這樣的事情。
事情為難,那便讓宰執們去傷腦筋唄。
趙頊將此事封送三省,讓諸公商議出來一個合適的封賞方案出來。
此事先達中書省,蔡確一看,隨即轉達至門下省,門下省立即打了回來,道:“門下省只負責稽核,該如何決策,還得中書決定。”
於是蔡確將其送去尚書省,尚書省左僕射王珪一看又是冷笑,將其打發了回去,道:“尚書省負責執行,該當如何決策,與我尚書省何干?”
於是蔡確將其推向吏部。
吏部管著官員升遷,的確是該歸他們管理。
但吏部隨即將其推給了兵部,因為這乃是軍功,由兵部核查後,根據慣例過來請功,到時候吏部根據兵部給出來的立功等階給予論功行賞,沒有問題吧?
兵部也有話說,說蘇允畢竟是文人,而軍功賞格里都是關於低階武官以及士兵的,根本沒有文人立軍功的賞格,因此兵部對此並無成例可循,於是又將其給打回去吏部。
吏部一見不對勁,趕緊將其退回給中書省。
蔡確覺得腦袋都大了。
三省六部都不想管此事,那總不能將其拋回去給官家吧?
當然不可以啊。
所以,蔡確召開諸宰執的會議,連同吏部尚書、兵部尚書也一併請了過來。
蔡確笑眯眯道:“諸公,蘇允封賞之事,已經是拖了挺長時間了,不如大家今日一起商議一下,將此事給定了下來吧。”
張璪呵呵一笑道:“三天兩頭就要給他封賞,還不如就此給他個宰執呢。”
章惇點點頭道:“哦,書記官記一下,張參政提議蘇允拜為宰執,張參政,不知道是樞密使,還是參知政事?”
張璪聞言惱道:“什麼亂七八糟的,蘇允哪裡夠得上樞密使!”
章惇沉聲道:“那就是張參政胡亂說的是麼,諸宰執議事,張參政卻在信口雌黃,是因為沒有殿中侍御史主持紀律,才這般猖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