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來到這裡的時候,這已經聚集了不少人。
廣場中間搭建了一座高臺,一個看起來很是年輕的人正在上面準備。
高臺之上除了這個年輕人之外,也就沒有別人了。
看到這一幕,老朱心中升起了一股不妙的感覺。
該不會這個年輕人,就是這邊的說書先生吧?
老朱很希望自己猜錯了,但是,現實很殘酷。
做好準備之後,那個年輕人舉起了一個大喇叭。
“大家都安靜一下,咱們今天的表演現在就正式開始了。”
“今天咱們說到……”
這年輕人說評書的水平跟昨天老朱聽過的那個說書先生比起來,差的簡直不是一點半點。
可能是因為這邊兒聽評書的人比較多,為了能夠讓大家都聽得清楚,他必須在喇叭間拼命的大喊。
而且因為聽評書的什麼人都有,自然也不可能每個人都安安靜靜的聽。
有些小孩子聽著聽著就開始互相打鬧,大人們也會時不時的低聲議論一些劇情之類的。
又或者談一些家長裡短。
雖然這年輕人的聲音不小,再加上喇叭的放大,也能壓制這些人的聲音。
但是為了做到這種程度,他除了拼命喊之外,基本上也做不了什麼了。
最多也就是能夠做到,不出錯了,把評書的內容全部都念了下來。
至於進行各種表演,讓評書更加生動有趣,那就什麼都別指望了。
怪不得高飛這傢伙明明聽過評書,去還是要去府城再聽一遍。
如此精妙的故事,這麼聽起來也太過掃興了一些。
所以只聽了沒一會兒,朱元璋就聽的索然無味了。
乾脆離開人群,在難民營裡轉悠了起來。
這裡的人看起來比燕京城還要多,而且幾乎每個人似乎都無比的忙碌。
老朱能看到,遠處有許多的房屋正在建造之中。
大同的旱災還需要持續一段時間,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來到大同避難。
所以朱瀚對於難民營的建設,從來沒有一刻是停止的。
再加上朝廷建設的一些以工代賑的專案,以及不少商人因為出汗的吸引,來到大同府這邊建造工坊吸收工人。
可以說這裡的人幾乎只要能動的,全都有活兒幹。
當然不和諧的人也不是完全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