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誰都清楚,為了建設新的都城,朝廷給燕京的撥款可是相當大方。
主要朱瀚肯,糧食絕對不成問題。
只是吳振不知道,英王朱瀚究竟會不會伸出援手。
畢竟,他手上的錢可是用來建設國都的,如果耽誤了燕京的建設,那是他朱瀚的問題。
可大同的災情,卻跟朱瀚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短短几十天,吳振整個人就消瘦了一大圈。
如果不是特別熟悉的人,恐怕都認不出這位知府大人了。
「現在官倉的糧食,還能支援多長時間?」吳振沉聲問道。
吳振的師爺,此時也顯得蒼老了許多:「回府尊,如果災民不再繼續增加的話,差不多可以堅持十二天左右。」
知道自家師爺這是委婉的說法。
現在城外的災民一天比一天多。
而且可以預計,未來半個月內,災民的數量會持續增加。
普通老百姓也沒有什麼見識,出了這種災荒之後,下意識的就會往周圍的大城市跑……
這反而造成了,城市的糧食越發短缺。
如果連災民的增長也一起統計進去的話。
吳振暗暗算了一下。
官倉的糧食,恐怕最多也就再堅持六天時間。
就這,還是每天給老百姓喝那些稀得幾乎看不到幾粒米的稀粥的情況下。
「大同計程車紳們都來了沒有?」吳振沉聲問道。
師爺勉強笑了笑:「府尊,那些士紳很不湊巧,不是有事就是生病。」
「這些蛀蟲。」吳振忍不住咒罵道:「難道真要激起民變,他們才甘心麼?」
「難道他們以為,一旦有了亂民之後,他們這些人能夠明哲保身?」
旱災爆發的時候,吳振就請過這些地方士紳。
至於請他們這些人的目的。
一是讓他捐款捐糧,好能撐過災荒。
至於另外一個原因,當然也是希望他們能夠在災荒年間控制糧價,讓百姓們的日子能夠過得下去。
而那些士紳,也沒讓吳振失望。
這些大同本地的地主大戶們,所有人全都加起來,捐款不過千餘兩,糧食不過八百石。
聽起來似乎不少,可是現在府城外面,光是等著吃飯的百姓,就快要超過五千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