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幣的價值比銅幣更大,而且銀礦的開採和銀幣制做,通通都掌握在大明朝廷手中。
在同一個價值體系之下,大明朝廷就相當於擁有了貨幣的定義權。
凡是跟大明通商的國家,從此以後都將會受到大明貨幣的制約。
當然實行銀幣制度,也並不是說廢除了其他貨幣。
流傳最廣的銅錢依舊在繼續使用,只不過以後會將改成新的樣式。
而價值更大的金幣,這也會大規模的發行,專門用來支付大額的貿易。
大明的這一次貨幣改革,徹底把江南的商業推向了另一個高度。
一大批的貨幣錢莊,在應天府和蘇州等地陸續興起。
貨幣的流通更加的迅速方便,許多的富豪開始為自己的財富尋找新的增長點。
而在這個時候。
大明一年之內兩次下西洋的行動,透過豐厚的回報,讓這些江南的商人們敏銳嗅到了利潤的氣息。
朱瀚和湯和的這兩次下西洋,帶回來了大批的奴隸、駿馬、藥材、香料等。
兩次下西洋的成本雖然非常高昂,但是帶回來的這些貨物已經足以把成本再翻上兩番。
特別是,大明靖南王朱文正派人向朝廷彙報,已經把南洋香料島盡數掌控在了自己手中。
這個訊息更是讓商人們為之瘋狂。
要知道在如今的大明朝,一斤胡椒的價格,可是一兩銀子啊!
如果能夠從大明派出一支艦隊,去一趟南洋帶回一船香料,立刻就能夠賺到數倍的利潤。
在如此巨大利潤的刺激下,各個銀號錢莊紛紛參與到了大大小小的海貿當中。
短短數個月,至少有百萬兩白銀進了各大造船商號的賬戶中。
朱瀚對於這一切自然也是非常的清楚。
可以說,這正是他親自下西洋的目的之一。
如今大明已經在南洋、東印度和波斯有了三個重要的落腳點,大明的船隊,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兩眼一抹黑的行商。
大明在這三個地方的軍事力量,將會成為商人們最好的安全保障。
只要安全和利潤都能夠得到保障,那以後的這一片海洋,除了大明,就再也不會有任何人能夠染指其中的利益。
不過,在這一片海洋上,還有許多屬於阿拉伯和波斯商人的船隊。
為了打壓和控制這些波斯和阿拉伯人,在朱瀚的推動下,大明朝廷又透過了一項新的法令。
任何想要在這三個地方停泊的船隻,都必須接受大明的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