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把東印度公司成立需要的流程安排好之後,朱瀚繼續率領明軍向德里蘇丹國接連發起進攻。
德里蘇丹菲魯茲沙已經被明軍給打的心驚膽戰。
為了讓明軍停止進攻,菲魯茲沙迫不及待的派人前來嚮明軍求和。
因為如今德里蘇丹國的情況已經變得十分惡劣。
菲魯茲沙已經沒有了再戰鬥下去的資本了。
要知道在德里蘇丹國,真正的根基是中上層的天方教徒組成。
德里蘇丹國所有的天方教徒,滿打滿算也不過能夠湊出不到二十萬兵力。
僅僅在新大理城下的一站戰,朱瀚就消滅了他們四五萬人。
而且這四五萬人都是精銳當中的精銳。
德里蘇丹國可謂是傷筋動骨。
如果再遭遇這麼一場大敗,菲魯茲沙這個蘇丹也就不用當了,直接成了亡國之君。
而且在遭遇這一場大敗之後,德里蘇丹國的財政也陷入了巨大的危機當中。
各地的婆羅門教割據勢力見有機可乘,紛紛在各地造反,不再向德里蘇丹繳納稅賦和貢品。
帖木爾率領的河中僱傭兵,因為無法從德里蘇丹國得到本該屬於他們的佣金,也都紛紛不客氣的自己動手‘拿’了起來。
只不過,帖木兒這些僱傭兵在‘拿’走自己佣金的時候,沒有經過主人的同意。
而且他們在離開的時候還順手放了幾把火,燒了幾座城池和倉庫,搶走了幾千個德里蘇丹國的女人。
德里蘇丹國瞬間陷入了內憂外患。
菲魯茲沙作為蘇丹原有的傲氣已經消失不見。
蘇丹的弟弟曼努埃爾親王作為全權特使,帶領一大批搜刮來的寶物,親自來嚮明軍祈求和平。
朱瀚清楚的知道,要想一口吃下天竺大陸是完全不可能的。
這種事情只能一步步慢慢的來。
所以朱瀚在稍加考慮之後,就答應了德里蘇丹國請求和平的建議。
菲魯茲沙提出的和平條件如下,德里蘇丹國徹底放棄對於孟加拉,也就是新大理地區的所有統治權,承認這裡是屬於大明王朝的領地。德里蘇丹國願意與大明和平通商,並且對於徵稅給予巨大的優惠。大明王朝不能支援德里蘇丹國境內的叛軍。
至於在戰爭中被明軍俘獲的德里蘇當國士兵,德里蘇丹將會按照人頭付出贖金。
不得不說,這些要求基本都是合情合理,非常符合朱瀚對於德里蘇丹國的策略。
不過在答應所有條件之後,朱瀚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德里蘇丹國,不準與陳友諒的叛軍結盟。”
“德里蘇丹國的阿麗娜公主,如今正在大明軍中做客,而且她現在非常向往繁華強大的大明,並且一心想要去往東方,所以大明英王殿下願意與德里蘇丹國阿麗娜公主締結友好的婚姻,讓她成為親王側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