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各樣的鍊金術和巫師們,幾乎耗盡了所有的腦力,也都沒有想明白這事。
其實,最為關鍵的問題是歐洲的熱力爐技術一直非常的拉稀,他們的爐溫遠遠達不到燒製瓷器的標準,所以無論那些工匠和鍊金師們如何反覆實驗,是不可能做出東方的瓷器。
這種現象,一直要到十八世紀的英格蘭利用牛骨頭粉末燒出了歐洲瓷器,才算是讓他們窺到了燒製瓷器的門路。
在十四世紀的威尼斯人彼得羅眼中,眼前這個喝水的茶杯就是一個無價之寶。
他甚至一度懷疑,這個寶物是朱瀚用來考驗自己的人品。
所以他滿懷信心的拿著這個茶杯出門詢問翻譯,想要來證明自己高尚的品格。
但是那個出生在南洋的大明翻譯,卻用看傻子的表情,告訴彼得羅這僅僅是他喝水的杯子而已。
彼得羅聽到這個訊息之後,頓時激動的淚流滿面。
他上手捧著這個茶杯,回到自己的船艙當中,用床上的棉布把茶杯仔仔細細包了起來,唯恐在顛簸的海上,讓這個瓷器有任何的閃失。
不得不說,彼得羅的眼光還是不錯的,朱瀚戰艦上的這些水杯,雖然僅僅是用來喝水,但做工精細考究,全部都是出自景德鎮的上等官窯,哪怕是在大明售賣,這一個茶杯也能賣到一兩銀子。
除了這個茶杯之外,船艙當中的其他許多物品也都被彼得羅當成了珍貴無比的寶物。
比如放在床頭的一面巴掌大小的玻璃鏡,再一次讓彼得羅驚訝無比,如此平整的玻璃鏡,在此時的歐洲還沒有被髮明出來。
而在大明的船隻上,幾乎每一個房間都有這麼一面鏡子。
這就說明大明的技術不僅爐火純青,而且還能夠把成本壓低到非常驚人的程度。
否則,在顛簸的海洋上,根本沒有必要安裝非常昂貴的玻璃鏡。
除此之外。
彼得羅還發現船艙的櫃子當中放有兩個罐子。
一個罐子盛放著白色的晶體,一個罐子盛放著黑色的顆粒物。
那些黑色的顆粒物是茶葉,彼得羅只需要輕輕一聞就能夠知道。
這些茶葉聞起來芬香撲鼻,雖然僅僅只有一小罐子,但是在威尼斯城卻能夠輕易賣到一個金幣的價格。
至於另外一個罐子裡盛放的是什麼東西,彼得羅聞了半天也沒有聞出來。
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彼得羅狠下心來,嚐了一口。
幾乎是一瞬間。
一股令人愉悅的甜蜜感從舌尖直衝大腦。
“這是什麼東西?”
彼德羅開始的時候簡直不敢相信。
這些竟然是糖!?
要知道歐洲並不能種植甘蔗,普遍種植的甜菜也不是近代社會用來製糖的精選品種,所以歐洲人想要吃上一口砂糖,那就必須用真金白銀跟阿拉伯商人交換。
哪怕是付出如此高昂的價格,歐洲人買到手的砂糖也往往是一些雜質非常多的貨色。
而朱瀚早已經讓大明走上了製取精純白砂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