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兩人心裡都十分清楚,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種族隔離嚴重的南部地區,他們很容易身陷麻煩之中,但託尼需要錢,而唐需要一個能照顧他的專業司機。給託尼付錢的唱片公司給了他一本“綠皮書”指南,上面列著當地黑人可以吃飯睡覺的地方,因為很多旅館和餐廳都是隻限白人。
而兩個角色的設定,偏偏是,白人託尼的社會地位處於底層,而黑人,反而是社會精英階層,是屬於上層人士。
這種巨大的強烈反差感,給人帶來極大的衝擊感,也給電影的主題帶來了一絲批判性。
一直到劇情後面出現的事情。
例如,白人託尼實際上只是黑人唐的司機,但是他們去到很多地方,類似於高檔餐廳的時候,人們往往會把他們的主次地位本能性的反過來。
這讓正在看電影的安東尼奧有著強烈的共鳴感。
因為即便是現在這個時代了,他也還在經歷電影當中的一些事情。
比如,一些刻板印象。
還有一些來自於本能的認知。
這讓他有了一種共鳴感。
不得不說,吳罪在這部電影上,好像還真是下了很多功夫在裡面。
越看,安東尼奧越是愣神。
他愈加懷疑,這真的是一個黃種人拍出來的電影嗎?
他真的太瞭解黑人群體,太瞭解種族主義了。
一直到電影結束,他走出電影院的時候,都沒回過神來。
這部電影....怎麼說呢,給他的感覺....
“我要寫一篇影評!”安東尼奧忍不住了,當即找了個咖啡廳,開始開啟自己的電腦,奮筆疾書起來。
“我必須承認,當我第一眼看到吳罪導演這個名字的時候,對這部電影想看的慾望並不強烈。這種“以貌取人”、“以名取影”的愚蠢行為曾經讓我錯過好幾部雋永佳片,因此感謝朋友的推薦,讓我沒有錯過這部看似平澹卻堪稱影史最佳影片之一的電影。
《綠皮書》,有人又將其翻譯為《綠簿旅友》,譯名和海報都多少反映出了這部公路電影的大致內容,兩個從膚色、背景、職業、環境到為人處世、性格三觀都截然不同的人,因為偶然的因素開啟了一段令雙方都非常難忘的長途旅行,在這趟旅行中,他們彼此互相瞭解、改變和成長,從電影的立意而言,這類敘事結構和內容並不是首創,然而這部電影讓人折服之處並不在於標新立異或驚世駭俗,這部節奏平穩、色調明快的小成本電影之所以能夠在奧斯卡脫穎而出贏得世人的認可,令人叫絕的是人物刻畫和細節的處理。
整部電影彷彿渾然天成的凋塑,每一個細節處理的都深刻而自然,如果你是那種看電影只為了看特效、顏值或者刺激狗血的情節,那我真的不推薦你去看,正如想吃辣椒卻選了人參果,這部電影需要觀眾細膩的洞察、深刻的體悟和充滿感性的沉思.....”